原文
好春重至西湖曲,不愛山青與水綠。
所愛別館近林家,步步遠塵樹樹玉。
設雲處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
新得先生遺墨妙,日觀不厭繼以燭。
五詩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渾無不足。
宜令東坡拜下風,健筆藏筋詎豐肉。
馬遷死後良史無,峰色湖光皆實錄。
即景合璧詠雙絕,和吟豈謝巴人曲。
兩賢同得社而祭,往往叢祠倚松竹。
所惜潛亦箇中人,遙遙祗享柴桑菊。
詩詞問答
問:《題林逋詩帖真跡用卷中蘇軾書和靖林處士詩後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
參考注釋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水綠
很淺的綠色
別館
(1) 帝王在京城主要宮殿以外的備巡幸用的宮室;離宮別館
(2) 別墅
(3) 招待賓客的住所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撲蝶粉牆東,步步纖痕印落紅。”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後退,毫無原則,什麼都答應。”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晉書·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參見“ 少2微 ”。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免俗
不拘世俗常情。 唐 杜甫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詩:“理生那免俗,方法報山妻。” 鄒韜奮 《萍蹤寄語》八八:“這大概也還未能免俗。”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遺墨
死者留下來的親筆書札、文稿、字畫等
日觀
泰山 峰名。為著名的觀日出之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引 漢 應劭 《漢官儀》:“ 泰山 東南山頂名曰 日觀 。 日觀 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許,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 元天 高北列, 日觀 臨東溟。” 清 顧炎武 《酬歸祚明戴笠王仍潘檉章四子見懷二十韻》:“ 岱宗 臨 日觀 , 梁父 躡雲梯。”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詩神
(1).詩中之神。亦指有才情的詩人。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喜諧》:“一首詩神權執伐,不須費酒賠茶。” 瞿秋白 《文藝雜著·寄××》:“澎湃的赤潮,湧出詩神歷萬劫。” 茅盾 《子夜》十八:“沒有辦法!詩神也跟著黃金走,這真是沒有辦法!”
(2).詩的神思。 清 馬曰璐 《獨行至石樑泉》詩:“偶來探竹杖,獨立浄詩神。”
暗香
梅花的代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清峭
(1).清麗挺拔。 南朝 梁 江淹 《蓮華賦》:“或憑天淵之清峭,或殖疏圃之蒙密。”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杜牧之》:“又《侍兒小名録》:‘兵部 李尚書 樂妓 崔紫雲 ,詞華清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李忠定公從祀》:“ 鄧 有《仰止堂文集》,清峭可誦。”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醇雅如 清真 ,清峭如 白石 。”
(2).清越高昂。 唐 元稹 《五弦彈》詩:“ 趙璧 五絃彈徵調,徵聲巉絶何清峭。” 明 王世貞 《<曲藻>序》:“大抵北主勁切雄麗,南主清峭柔遠。”
(3).清瘦俊逸。 宋 范鎮 《東齋記事·王嗣宗》:“然公風骨清峭,項微結喉,有僧相。”
雄渾
(1).雄健渾厚。《新唐書·文藝傳序》:“崇雅黜浮,氣益雄渾,則 燕 許 擅其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淒婉。”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汲黯 匡君切, 廉頗 出將頻” 清 仇兆鰲 註:“ 杜 詩佳句……若‘地平江動 蜀 ,天闊樹浮 秦 ’更足函蓋乾坤。 王介甫 ‘地番 三楚 大,天入五湖低’,雄渾何減 少陵 。” 秦牧 《<長河浪花集>序》:“有時應該粗獷雄渾,有時可以細膩雋永。”
(2).雄壯浩翰。 郭沫若 《星空·夜步十里松原》:“喔,太空!怎么那樣地高超,自由,雄渾,清寥!” 馮至 《海濱》詩:“雄渾無邊的大海,它怎管人的困頓!”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下風
(1) 風所吹向的那個方向
不要在下風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險了
(2) 比喻處於下位,卑位
健筆
雄健的筆,謂善於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 南朝 陳 徐陵 《讓五兵尚書表》:“雖復 陳琳 健筆,未盡愚懷。”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宋 朱熹 《伏讀二劉公瑞岩留題追次元韻偶成》之一:“誰將健筆寫崖陰?想見當年抱膝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並 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 馬茂元 《桐城派方劉姚三家文論評述》:“ 姚鼐 雖每每自恨才短,無雄文健筆,然而他的散文,卻能溫潤清深,自成體貌。”
豐肉
謂肌肉豐滿。《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動物宜臝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楚辭·大招》:“豐肉微骨,調以娛只。” 王逸 註:“言美人肥白潤澤,小骨厚肉,肌膚柔弱。” 明 唐順之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君為人豐肉,疎眉目,進止雍容,與人接婉婉若處女。”
良史
(1).優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徵者。《左傳·宣公二年》:“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 劉向 、 揚雄 博極羣書,皆稱 遷 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2).指信實之史書。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凡善惡必書,謂之良史。” 梁啓超 《新史學·論書法》:“書法善則為良史,反是則為穢史。”
實錄
(1) 符合實際的記載
這本日記是他晚年生活的實錄
(2) 正式錄音、錄像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合璧
古稱日月同升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徵兆。後世稱會合雙方的長處,吸取兩者的精華
中西合璧
和吟
猶和鳴。 唐 許敬宗 《謝皇太子玉華山宮銘賦啟》:“仙鶴和吟,慙八音於雅韻;神龍縟彩,謝五色於雕文。”參見“ 和鳴 ”。
巴人
(1).古 巴州 人。 唐 劉禹錫 《雜曲歌辭·竹枝》:“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
(2).古曲名。 晉 張協 《雜詩》之五:“《陽春》無和者,《巴人》皆下節。”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一:“試為《巴人》唱,和者乃數千。”詳“ 下里巴人 ”。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叢祠
鄉野林間的神祠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史記·陳涉世家》
松竹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南朝 梁元帝 《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南史·張沖傳》:“ 房長渝 謂 孜 曰:‘前使君忠實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辛氏 姑務雪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雚蒲;蓄許嫁之心,則乖松竹。”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潛魚擇淵,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呂向 註:“松竹,貞堅也,並比於賢人也。”
箇中人
此中人
平生自是箇中人,欲問漁舟便寫真。——蘇軾《李頎畫山見寄》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