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稱老》
全文:
昔也我不忍稱老,傷哉其意過已藐。
今也我卻可稱老,惕哉末路恐難保。
復憶曾為壽者詠,願老悲老愚之道。
古之六帝我居七,彼豈盡能保泰好。
臨蒞卌六年以久,敢曰輕車熟路造。
萬幾或一之弗謹,失毫釐謬千里杳。
邇日正書抑之戒,彼諸侯耳我亦曉。
參考注釋
邇日
近日;近來。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二:“且邇日世途風波,百千其狀。”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續》:“雖邇日工價合計尚欠三千餘金,自當妥為辦理。”
正書
(1).書體名。也叫楷書、真書。相傳正書始於 東漢 王次仲 ,完備於 三國 魏 鍾繇 。《法書要錄》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論書》:“所學正書,宜以 殷鈞 , 范懷約 為主,方正循紀,修短合度。” 唐 岑文本 《伊闕佛龕碑》:“高一丈六寸,廣六尺六寸五分,三十二行,行五十一字,正書。”《宣和書譜·正書敘論》:“在 漢 建初 有 王次仲 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 宋 高宗 《翰墨志》:“ 晉 汝陰 太守 李矩 妻,善 鍾 法,能正書入妙。” 朱自清 《說文解字》:“隸書方整,去了挑筆,又變為‘正書’,這起於 魏 代。 晉 唐 之間卻稱為‘隸書’,而稱 漢 隸為‘八分書’。 晉 代也稱為‘楷書’。 宋 代又稱為‘真書’。正書本也是扁方的,到 陳 隋 的時候,漸漸變方了。到了 唐 代,又漸漸長了。”
(2).舊時指“經”、“史”一類的書。別於小說、戲曲一類的“閒書”。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夫惟 益 與 伊尹 受戮,並於正書,猶無其證。”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至若職方之言,與《周官》無異;時訓之説,比《月令》多同。斯百王之正書,五經之別録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從來正書上面説, 孔子 貌似 陽虎 ,以致 匡 人之圍,是惡人像了聖人。”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乾隆名句,稱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