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邦彥的《讀毛詩》
全文:
含氣有喜怒,觸物無不鳴。
天機泄鳥跡,文字從此生。
誰言土葦器,聲合天地清。
朴壞犧氏瑟,巧露媧皇笙。
末流不可障,聲律隨合併。
遍讀蕭氏選,不見真性情。
怨刺雜譏罵,名曰離騷經。
頌美獻諂䛕,是謂之罘銘。
詩道初不然,自是時代更。
秦火燒不死,此物如有靈。
至今三百萹,殷殷金石聲。
漢儒各名家,辯口劇分爭。
康成獨麾戈,諸儒約連衡。
祭酒最後出,千古老成精。
我欲讀爾雅,不辨螯蟹名。
尚憐沈謝輩,滿篋月露形。
孔徒凡幾人,入室無長卿。
三子論性命,舉世為譏評。
白首草太玄,才得覆醬罌。
不如匡鼎說,愈笑人愈聽。
參考注釋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殷殷
情意深厚的樣子
殷殷期望
金石聲
指鏗鏘有力之聲。後亦用以比喻文辭優美動人。《晉書·孫綽傳》:“嘗作《天台山賦》,辭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 范榮期 ,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襧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枹為《漁陽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名人傳記》1990年第8期:“這擲地作金石聲的語言,體現了中華兒女一片愛國赤誠。”
郭邦彥名句,讀毛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