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擔山原文
武陵寺廢近千年,樓閣虛空鎖碧天。
石鏡月明塵匣啟,玉棺霜曉漆燈燃。
巫雲也自愁神女,錦水何須怨杜鵑。
不見後來亡國恨,金牛換得蜀山川。
詩詞問答
問:武擔山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武擔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武擔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虛空
心中無著落
碧天
青天;藍色的天空。 晉 王羲之 《蘭亭》詩:“仰視碧天際,俯瞰緑水濱。”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碧天虛曠,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錫 《巫山一段雲》詞:“雨霽 巫山 上,雲輕映碧天。” 清 陳維崧 《滿路花·荷珠》詞:“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鏡。”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鏡月
(1).鏡中之月。喻虛幻的影象。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悟蕉蘆之非實,知鏡月之虛衒。”
(2).猶戴月。謂星夜奔走,十分辛勞。 南朝 梁 江淹 《蕭太傅辭輿駕親幸表》:“臣乘幸藉私,豈曰無僭?攀霞鏡月,非復常所。”
玉棺
(1).傳說中玉制的棺。《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 喬 曰‘天帝獨召我耶?’乃沐浴服飾,寢其中,蓋便立覆……或雲此古仙人 王子喬 也。”後用為升仙之典實。 唐 杜甫 《昔游》詩:“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宋 蘇軾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何年霹靂起神物,玉棺飛出 王喬 墓。”
(2).棺材的美稱。 宋 胡仲弓 《哭趙吏部》詩:“惜無金輅封同姓,空有玉棺歸九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八七:“償得三生幽怨否,許儂親對玉棺眠。”
霜曉
霜晨。有霜的早晨。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鶴>》:“霜曉起來無問處,伴僧彈指遶荷塘。” 宋 蘇軾 《登州海市》詩:“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清 高願 《南浦·秋水》詞:“白露濕蒹葭,溯中央,忽聽烏啼霜曉。”
巫雲
指男女幽會。 宋 陳德武 《千秋歲》詞:“濯錦丰姿新涼臺閣,懊悔 巫 雲太輕薄。”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 巫 雲夢長,喚醒梅花帳,纖珪瘦玉殘妝。”參見“ 巫山 ”。
愁神
心神愁苦。 漢 王充 《論衡·治期》:“人君受以自責,愁神苦思,撼動形體,而危亂之變,終不減除。”
錦水
即 錦江 。 唐 杜甫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西得諸侯棹 錦水 ,欲向何門趿珠履。” 唐 溫庭筠 《贈蜀將》詩:“十年分散 劍關 秋,萬事皆隨 錦水 流。” 閩 徐夤 《蜀葵》詩:“ 錦水 饒花艷, 岷山 帶葉青。”參見“ 錦江 ”。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杜鵑
(1)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里
(2)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亡國
(1).亡失國家。《禮記·檀弓下》:“ 晉獻公 之喪,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 孔穎達 疏:“言寡人聞前古以來,失亡其國,恆於此喪禍交代之時;得其國家,亦恆在於此交代之時。”《後漢書·李固傳》:“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趙高 隱而不發,卒害 扶蘇 ,以至亡國。” 宋 蘇軾 《私試策問》之一:“ 呂氏 既已滅矣,而 吳 楚 之憂,幾至於亡國。”
(2).滅亡了的國家。《孫子·火攻》:“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記·太史公自序》:“存亡國,繼絶世。”
(3).將亡之國。 漢 桓寬 《鹽鐵論·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風則零落,雖有十 子產 如之何?故 扁鵲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國也。”
金牛
(1).一些縣鎮、山川湖崗之名。舊時各地多有金精化為牛的傳說,因視為祥瑞,故以之為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上有天帝壇山,山有金牛穴, 吳 孫權 時,令人掘金,金化為牛,走上山,其跡存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縣南江側有 明聖湖 ,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
(2).古 川陝 間棧道名。 蜀 道之南棧,舊名 金牛峽 ,故自 陝西省 勉縣 而西,南至 四川省 劍閣縣 之 劍門關 口,稱 金牛道 。自 秦 以後,由 漢中 入 蜀 者,必取道於此。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八:“ 秦 開 蜀 道置 金牛 , 漢 水元通星漢流。” 清 吳偉業 《圓圓曲》:“專征簫鼓向 秦川 , 金牛 道上車千乘。”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