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往來絕行跡,恐防濕潤早沾衣

乾隆題沈周仿倪瓚山水冊·其二·山塢看雲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沈周仿倪瓚山水冊·其二·山塢看雲》

全文:
山腰膚寸吐雰霏,茅屋人家半掩扉。
底事往來絕行跡,恐防濕潤早沾衣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行跡

見“ 行跡 ”。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1.經行的足跡。 晉 張協 《雜詩》之一:“房櫳無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晉 簡文 為撫軍時,所坐牀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 唐 韋應物 《擬古詩》之一:“驅車背鄉園,朔風卷行跡。” 清 吳偉業 《打冰詞》:“新戍 雲中 千騎馬,橫津直渡無行跡。”

(2).比喻行動的蹤跡。 羅文坊 《“向心掃蕩”的破滅》:“儘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終還是沒有發現我邊區領導機關的行跡所在。”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事跡;行為。《東觀漢記·平原懷王勝傳》:“ 平原王 葬, 鄧太后 悲傷,命史官述其行跡,為傳誄,藏於王府。”《後漢書·皇后紀序》:“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后本紀》。” 清 姚鼐 《河南孟縣知縣新城魯君墓表》:“君少讀書,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們看成空氣一樣,一點也不因此檢點一下自己的行跡。”

恐防

防備。 唐 王建 《宮詞》之二一:“騎馬行人長遠過,恐防天子在樓頭。”《三國志平話》卷上:“ 玄德 曰:‘恐防有失,爾可將取五百軍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勒令沿城腳的居民將曬臺拆去,只説恐防宵小。”

濕潤

(1) 土壤、空氣等潮濕而滋潤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百合花》

(2) 因心裡難過或激動而眼含熱淚

她眼睛濕潤了

乾隆名句,題沈周仿倪瓚山水冊·其二·山塢看雲名句

詩詞推薦

底事往來絕行跡,恐防濕潤早沾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