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上元鐙詞·其四》
全文:
西山日入譬明夷,繼照欣看不夜時。
設使斷章以取義,得其大首正殷期。
參考注釋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日入
太陽落下去。《穀梁傳·莊公七年》:“日入至於星出,謂之昔。” 漢 王充 《論衡·說日》:“平旦,日入光銷,故視大也。” 明 高啟 《送示上人序》:“每登西麓,聚落葉藉坐,探韻賦詩,抵日入鳥歸乃去。”
明夷
(1).六十四卦之一。即離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艱貞。” 孫星衍 集解引 鄭玄 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後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賢人遭受艱難或不得志。《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京房 《易傳》曰:‘賢者居明夷之世,知時而傷,或眾在位,厥妖雞生角。’”《宋書·孝義傳·龔穎》:“臣聞運纏明夷,則艱貞之節顯;時屬棟撓,則獨立之操彰。” 唐 李白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詩》序:“ 仲尼 旅人, 文王 明夷,苟非其時,聖賢低眉。” 清 魏源 《定軍山武侯祠》詩:“明夷自正志,艱貞蒙大難。”
(2).指遭受艱難的賢人志士。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我自傷心人不見,訪明夷,別有英雄淚。”
(3).鳴鴺。叫著的鵜鶘。明,通“ 鳴 ”。《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李鏡池 通義:“明夷,借為鳴鴺。”一說,即鳴雉。見 高亨 《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4).指太陽下山。《易·明夷》:“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 李鏡池 通義:“明,指太陽。夷,滅。”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淵,明夷輝淪。”
(5).鳴弓。謂拉弓發射。《易·明夷》:“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 李鏡池 通義:“明夷,鳴弓。”
(6).大弓。《易·明夷》:“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李鏡池 通義:“明夷,大弓。”
(7).東方之國,日出處。《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貞。”參閱 李鏡池 《周易通義》。
不夜
沒有黑夜。形容月光或燈火照耀如同白天。 唐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詩:“洞天應不夜,源樹祗如春。”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詞:“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 明 王西樓 《南呂一枝花·賞閏元宵》套曲:“重開不夜天,再造長春境。” 柳亞子 《浣溪沙》詞:“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乾隆名句,上元鐙詞·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