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儀鳳的《飲王龜齡瑞白堂秉燭觀跳珠分韻得珠字》
全文:
別來世故朝昏殊,相與言之汗模糊。
兩翁得酒促坐席,感深念極氣欲蘇。
籜龍亦解作水供,細繹尋丈如渴烏。
衣巾生秋背毛豎,金石相印環佩趨。
江山豪壯旁尊俎,醉中頻貫累累珠。
此時一事復掛口,為樂未竟成喑嗚。
夔州憂民困湯火,潤澤有志無坦途。
眼前焦熬十萬戶,欠伸戲笑皆沾濡。
自操量鼓入官廩,不輸一錢分水符。
讀書功名無表畔,久矣俗吏輕吾儒。
參考注釋
籜龍
竹筍的異名。 唐 盧仝 《寄男抱孫》詩:“籜龍正稱寃,莫殺入汝口。” 宋 蘇轍 《喜雨》詩:“時向林間數新竹,籜龍騰上欲迎秋。” 明 李東陽 《謝原博惠筍迭前韻》:“池鳳羽毛應比秀,籜龍鱗甲漫成堆。” 清 龔自珍 《鵲樓仙》詞:“籜龍昨夜叫秋空,似怨道天寒如許!”
解作
謂天地解凍,雷雨興起,草木復甦。語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南朝 宋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解作竟何感,升長皆丰容。”
尋丈
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間的長度。《管子·明法》:“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而結體遒媚,意態舒遠,有尋丈之勢。”
渴烏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註:“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劉儀鳳名句,飲王龜齡瑞白堂秉燭觀跳珠分韻得珠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