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寄的《登上方峰》
全文:
獨游如瞽者,山徑貿貿去。
歧路聳兩肩,蒼茫左右顧。
小心問路人,應答音齟齬。
途遇香客李,暗空耀一炬。
導我選勝行,泉石歷歷數。
既過莎蘿坪,上方峰驀豎。
定議先往游,少憩整部伍。
選鋒望峰進,少年兢起距。
笑我謝懦足,餘勇吾賈汝。
巉崖實面迎,側石如相拒。
雖有鐵綆垂,仰視退幾步。
如士初從軍,即與巨敵遇。
未嘗習刺擊,安得不悚懼。
前者既躋攀,騰身余自鼓。
手足先後移,一失不復取。
聞昔萬曆初,鎖斷墮幾許。
四十有八人,於此跌成腐。
倚壁為長嘆,遊興寧少沮。
吳秦三千里,容易到此土。
肯效羊公鶴,當場不復舞。
志一則氣從,斯須過險阻。
岩花紛綴邑,實立見松樹。
鳥道出沒盤,石洞雲霞佇。
徙倚望同游,便捷如猱鼠。
回頭招我上,綿力分外努。
十里躋峰巔,倒地伸兩股。
喘定舒望眼,頹陽促去侶。
紛紛緣崖下,寥廓湛天宇。
峰色泥孤客,高寒難久住。
踉蹌逐殘照,崢嶸踏舊路。
徒驚上下勞,不見登臨趣。
恍惚夢中游,醒不知其處。
參考注釋
一則
(1).猶言一方面。多用於並列敘述兩件事時。《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漢 王充 《論衡·量知》:“一則不能見是非,一則畏罰不敢直言。” 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保持較大一部分兵力於適當的機動地區,不要絕對地分散,一則便於應付可能的事變,一則使分散執行的任務有一個重心。”
(2).與“二則”、“三則”等連用,列舉原因或理由。《朱子語類》卷十六:“《大學》誠意,看來有三樣:一則內全無好善惡惡之實,而專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誠之尤也。”《西遊記》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 巴金 《霧》六:“一則因為這件事很重要,二則他害怕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說話時不免現出激動的樣子。”
(3).表數量。一項,一條。如:新聞一則;啟事一則。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險阻
道路險惡難行,不易通過
這一段山路真是險阻難行
李寄名句,登上方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