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悼景姜姊(見《常州詞錄》)

作者:杜韻芳 朝代:清代

原文

姊妹花摧折。

怪朝來、杜鵑枝上,聲聲啼血。

回首斑衣同戲彩,頻歲依依朝夕。

忽唱到、陽關三疊。

嗚咽臨歧無別語,但牽裾、預把歸期說。

從前事,定還憶。

可憐兩載嗟離別。

最傷心、當年分袂,竟成永訣。

碧落黃泉窮欲遍,萬一夢魂相值。

怕夢裡、幽明又隔。

爾我神情相肖甚,對菱花、痴把君容覓。

連宵雨,伴儂泣。

詩詞問答

問:《金縷曲·悼景姜姊(見《常州詞錄》)》的作者是誰?答:杜韻芳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杜韻芳的名句有哪些?答:杜韻芳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八部

2. 見《常州詞錄》

參考注釋

姊妹花

中國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攝製。鄭正秋編導,胡蝶、鄭小秋主演。趙大因私販武器案發,攜孿生女二寶逃離家鄉。十幾年後,二寶成了軍閥錢督辦的七姨太,生兒雇大寶為奶媽。一天,大寶為丈夫治傷而預支工資被拒,乃偷摘小主人金鎖片,慌張中碰落大花瓶砸死七姨太的小姑。庭訊時,大寶母認出主審的軍法處長是丈夫趙大,姊妹遂相認團聚。

摧折

(1).毀壞;折斷。《漢書·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書,萬雉之城,顛墜於一檄者也。” 唐 李山甫 《柳》詩之四:“只為遮樓又拂橋,被人摧折好枝條。” 明 楊珽 《龍膏記·賜玦》:“蘭玉臨春夭,恨狂風摧折柔條。” 李廣田 《沒有名字的人們》:“我們就說他已活到了五十歲,或六十歲吧,漫說開花結果,連果樹的主幹也被摧折了。”

(2).挫折,打擊。《史記·袁盎晁錯列傳》:“陛下素驕 淮南王 ,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朝士氣原振,自逆璫摧折,遂致廉恥風微。”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康熙 以來, 名世 之獄, 嗣庭 之獄, 景祺 之獄, 周華 之獄, 中藻 之獄, 錫侯 之獄,務以摧折 漢 人,使之噤不發語。” 李若冰 《在柴達木盆地》:“誰能摧折他們的意志,誰能阻擋得住他們呢。”

(3).憂傷。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 明 劉基 《蘭陵王》詞:“暝雅多事,啼遍寒枝未肯歇,寸心自摧折。”

(4).猶言虛心屈己。 宋 蘇洵 《送石昌言使北行》:“吾以壯大,乃能感悟,摧折復學。” 宋 陳師道 《是是亭記》:“今 劉子 博覽偉辯,刻身苦思,既嗣其世,向善讎惡,亦不減其二父而能沉潛摧折以成其材,故士君子皆樂告以善也。”

(5).猶死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難廬州》:“不幸中道摧折,未竟厥施。” 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 高青邱 骨性秀出,最近 唐 風,惜其中路摧折,未入於室。”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杜鵑

(1)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里

(2)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啼血

傳說杜鵑總要啼到口裡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鵑啼得悲苦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斑衣

(1). 漢 代虎賁騎士著的虎紋單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被豳文,跨野馬” 裴駰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著斑文之衣。《輿服志》雲‘虎賁騎被虎文單衣’,單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張裕傳》:“﹝ 張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 稷 ( 張稷 )杖。”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滿泛椒觴獻壽,斑衣侍,雲母分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錦衣舞處更籌晚,更舞斑衣歡笑好,靖忠猷,佐聖朝。”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參見“ 斑衣戲彩 ”。

戲彩

見“ 戲彩 ”。

亦作“ 戲綵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 漢 劉向 《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後用為孝養長輩之典。 宋 張元乾 《青玉案·筠翁生朝》詞:“庭蘭戲彩傳金鼎,小袖青衫更輝映。” 元 郭鈺 《贈彭將軍》詩:“座上衣冠戲綵日,窗前燈火讀書秋。”《紅樓夢》第五四回:“他們不能來戲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

頻歲

連年。《後漢書·趙孝王良傳》:“十三年,降為 趙公 ,頻歲來朝。”《晉書·李特載記》:“ 元康 中, 氐 齊萬年 反, 關 西擾亂,頻歲大飢,百姓乃流移就穀,相與入 漢川 者數萬家。”

依依

(1) 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楊柳依依

(2) 戀戀不捨的樣子

依依不捨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依稀;隱約

依依墟里煙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唱到

謂被點到名時高聲應“到”。 阿英 《灰色之家》三:“我們分三行走進被告欄,重行點名,唱到。”

陽關三疊

古曲名。又稱《渭城曲》。因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詩“ 渭城 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盃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而得名。後入樂府,以為送別之曲,反覆誦唱,逐謂之《陽關三疊》。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舊傳《陽關三疊》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著,又是四疊,皆非是。每句三唱,已應三疊,則叢然無復節奏。有 文勛 者,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 唐 本三疊如此。 樂天 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則一句不疊審矣。”

嗚咽

(1)

(2) 傷心哽泣的聲音

抱公膝而嗚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行路亦嗚咽

(3) 形容水、風等的聲音淒切

逝水猶嗚咽

臨歧

見“ 臨岐 ”。

別語

(1).惜別之語。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別語不許出,行裾動遭牽。” 宋 洪咨夔 《清平樂》詞:“煙浦花橋如夢裡,猶記倚樓別語。”

(2).其他的話語。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牽裾

(1).牽拉著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薔薇》詩:“橫枝斜綰袖,嫩葉下牽裾。”

(2).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要從 冀州 遷十萬戶到 河南 去,群臣上諫,不聽。 辛毗 再去諫, 曹丕 不答而入內,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後來終於減去五萬戶。見《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後以“牽裾”、“牽衣”、“牽裳”指直言極諫。《北齊書·孫騰傳》:“ 孫騰 牽裾之誠,有足稱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怪當朝無肯折庭檻,又誰箇敢牽裳?” 清 黃鷟來 《雜興》詩之十三:“已悲事與牽衣別,敢謝人嘲折檻愚。”

歸期

返歸的日期

歸期未定

前事

過去的事情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紀》

還憶

回憶。 宋 朱熹 《督役城樓》詩:“還憶故園日,策杖田中歸。” 宋 吳文英 《玉燭新》詞:“素紈乍試,還憶是,繡懶思酸時候。”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分袂

離別。 晉 乾寶 《秦女賣枕記》:“﹝ 秦女 ﹞取金枕一枚,與 度 ( 孫道度 )為信,乃分袂泣別。” 唐 李山甫 《別楊秀才》詩:“如何又分袂,難話別離情。”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早食後,與送客出寺,至 慈姥巖 前徘徊,皆不忍分袂。”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 康 孟 二君為予往來奔走營救,至是晚(即星期日)下午七點鐘時,始各分袂。”

永訣

永別。指死別

誰料那次分手竟成永訣

碧落黃泉

碧落:天上;黃泉:地下。泛指宇宙的各個角落

萬一

(1) 萬分之一,表示極小的部分

萬一之得。——《聊齋志異·促織》

(2) 表示可能性極小的假定

萬一下大雨,我也一定來

夢魂

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唐 劉希夷 《巫山懷古》詩:“頽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春悄悄,夜迢迢,碧雲天共 楚 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 謝 橋。” 元 薩都剌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詞:“ 楚 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 江 東。”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自別 滄浪 ,夢魂常繞。”

相值

(1).猶相遇。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序:“始於 北府 相值,傾蓋無已。” 唐 韓愈 《寄皇甫湜》詩:“昏昏還就枕,惘惘夢相值。” 宋 蘇軾 《芙蓉城》詩:“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 郭沫若 《今津紀游》六:“我的視線同她們覿面相值。”

(2).相當;相匹敵。《儀禮·喪服》“大功八升若九升” 漢 鄭玄 註:“欲其文相值。”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 晁公武 《讀書志》考諸人與 河汾 (指 隋 王通 )絶不相值,甚詳,第亦無庸事此,讀《中説》即瞭然。”

幽明

(1).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韓康伯 註:“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 宋 蘇軾 《與錢濟明》之三:“神藥希代之寶,理貫幽明,未敢輕議。”

(2).指晝夜;陰陽。《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鄭玄 註:“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難。” 張守節 正義:“幽,陰;明,陽也。” 魯迅 《<兩地書>序言》:“﹝我們﹞所講的又不外乎學校風潮,本身情況,飯菜好壞,天氣陰晴,而最壞的是我們當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與死;陰間與人間。 唐 元稹 《江陵三夢》詩:“平生每相夢,不省兩相知,況乃幽陰隔,夢魂徒爾為。”《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4).人與鬼神。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皇 唐 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家君感大德,無以相報,欲以妹子附為婚姻,恐以幽明見嫌也。”

(5).指善惡;賢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孔 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歲,則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宋 曾鞏 《蔡燡河南運判制》:“夫均通貨食,使物有羨贏;審覈幽明,使人知勸畏。”

神情

面部表露出來的內心活動

露出愉快的神情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相肖

猶相似。 明 袁宏道 《敘小修詩》:“見人有一語不相肖者,則共指以為野狐外道。” 梁啓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蓋雖蟲雕小技,而與其社會之人物風氣,皆一一相肖有如此者。” 郭沫若 《長江大橋》詩:“舊式的拱橋倒還勉強相肖,但這,卻是坦坦蕩蕩的一條。”

菱花

(1).菱的花。 南朝 梁 簡文帝 《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 郁達夫 《車過臨平》詩:“清溪波動菱花亂,黃葉林疏鳥夢輕。”

(2).指菱花形的花紋。 唐 駱賓王 《王昭君》詩:“古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 前蜀 韋莊 《搗練篇》:“白袷絲光織魚目,菱花綬帶鴛鴦簇。”

(3).指菱花鏡。亦泛指鏡。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鏡》詩之二:“狂風吹卻妾心斷,玉筯並墮菱花前。” 明 唐寅 《二郎神》曲:“整雲鬟,對菱花,教人怕見愁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參見“ 菱花鏡 ”。

宵雨

夜雨。 唐 張蠙 《和友人許裳題宣平里古藤》:“晝風圓影亂,宵雨細聲重。” 元 楊載 《次韻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聞遊人頗盛之作》:“堂堂宵雨過,慄慄曉寒仍。”

詩詞推薦

金縷曲·悼景姜姊(見《常州詞錄》)原文_金縷曲·悼景姜姊(見《常州詞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