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
全文:
皇家駿命承蒼穹,烝民這傑生維嵩。
聖賢會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
三階清平九鼎重,指麾拱揖安華戎。
人情誰不樂將相,往往皓首忘疲癃。
北平飲乳尚懷印,千秋乘車猶入宮。
唯公致政年甫至,耳目明利志氣充。
幡然脫去萬鍾祿,心儀高遠如翔鴻。
靈台不復絓塵務,至德恬淡含黃中。
英華純粹積不發,事業轉為文字工。
大篇短韻間金石,遠追吉甫流清風。
刻雕眾物非用意,默與元化參神功。
應劉鮑謝事奇巧,細瑣豈足誇才雄。
裸圭夷玉清廟器,肯與環玦爭玲瓏。
絳賬生徒東閣客,微官拘縶如樊籠。
言詩何敢望商賜,幸得誦詠祛童蒙。
昏花病目不自惜,服膺盥手書一能。
千金這產不可易,子孫寶蓄傳無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階
(1).三層台階。《管子·君臣上》:“立三階之上。” 尹知章 註:“君之路寢前有三階。”《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 呂延濟 註:“三階,言南面之階有三。”
(2).星名。即三台星。《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黃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鹹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雖倚三階正,終愁萬國翻。”
(3).佛教宗派名。 隋 代 信行 創立。該宗把佛教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期,並認為當時已屆末法時期,國土穢惡,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脫,故又稱普法宗。該宗屢遭朝廷禁止, 唐 以後不傳。見《續高僧傳》卷十七、十九。《太平廣記》卷四九三引《辨疑志·裴玄智》:“ 武德 中,有沙門 信義 ,習禪,以三階為業。”按, 信義 即 信行 。參閱 湯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第四章第九節。
(4).官階三*級。 清 王闓運 《振威將軍張君墓志銘》:“中輔 贛 南,偏師騰踔,躪 徽 鏟 寧 ,三階以擢。”
清平
(1).太平。 漢 班固 《兩都賦》序:“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 唐 白居易 《贈夢得》詩:“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他道清平世,忽起狼烽。”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革命與文學》:“世事臨到清平的時候,他們或許還可以謳歌一下太平。”
(2).清和平允。《世說新語·品藻》“ 閭丘沖 ,優於 滿奮 、 郝隆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沖 清平有鑑識。” 宋 蘇軾 《<王定國詩集>敘》:“﹝ 王定國 ﹞以其 嶺 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馮古浦 在 西林相公 席上詠牡丹云:‘詩到清平能動主,花雖富貴不驕人。’”
(3).廉潔公正。《後漢書·魯恭傳》:“遷光祿勛,選舉清平,京師貴族莫能枉其正。”《隋書·循吏傳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雖崇其賞,猶或不為。” 唐 元稹 《連昌宮詞》:“長官清平太守好,揀選皆言由相公。”
(4).平靜。 朱*德 《和謝老<泛舟古田水庫>原韻》:“湖水清平波浪無,樓船並進路航迂。” 冰心 《寄小讀者》七:“我平時寫作,喜在人靜的時候,船上卻處處是公共的地方,艙面闌邊,人人可以來到。海景極好,心胸卻難得清平。”
九鼎
(1)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徵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指麾
見“ 指揮 ”。
拱揖
亦作“ 拱挹 ”。1.拱手作揖以示敬意。《周禮·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儀” 漢 鄭玄 註:“趨行拱揖之容。”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致天之屆,拱揖羣後。” 唐 張紹 《沖佑觀》詩:“拱揖高讓,神人樂推。” 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公﹞病且亟,余往候之,氣已微矣,猶披衣端坐作拱揖狀。” 清 曹寅 《贈卜者楊老》詩:“ 楊老 性淳慤,拱揖類童子。”
(2).環繞衛護。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長岡巨阜,紆餘盤屈,以相拱揖抱負。” 元 周琦 《野狐嶺》詩:“連岡束重隘,拱揖猶城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又有 白蚌 、 甘丹 、 色臘 、 尋鵝 四大寺,遠近拱挹。”
司馬光名句,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