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其五

作者:釋契嵩 朝代:宋代

古意·其五原文

窮品偶真叟,授我一卷書。

深林值幽人,遺我斧與鋤。

斧鋤亦奚為,教養材與蔬。

荒穢必須剪,使之藹自如。

授書欲胡為,教爾心與軀。

學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餘。

此意有嘉訓,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謬欲是渠。

相習成薄俗,鮮德懷籧篨。

吾裁此俚語,憑君為傳諸。

詩詞問答

問:古意·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釋契嵩
問:古意·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契嵩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契嵩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真叟

道家稱修真得道的老人。 唐 孟郊 《懷南嶽隱士》詩:“千峯映碧 湘 ,真叟此中藏,飯不煑石喫,眉應似髮長。”

一卷

一排。《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只見裡面是小小的三間兩捲房子。前一捲三間,通連左右兩鋪,靠窗南炕;後一捲,一明兩暗。”

深林

茂密的樹林。《荀子·宥坐》:“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唐 賈島 《詠懷》:“ 中嶽 深林秋獨往,南原多草夜無鄰。”《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繞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見天。” 葉聖陶 《倪煥之》五:“銀杏和柳樹都已綠葉成蔭,樹下有深林幽壑那樣美妙。”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教養

(1) 教育培養

教養子女

(2) 指一般文化、道德修養

他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荒穢

亦作“ 荒薉 ”。1.猶荒蕪。《孔叢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穢,遺老失賢。”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五代 齊己 《春草》詩:“欲尋蘭蕙徑,荒穢滿汀畦。” 清 顧炎武 《玉田道中》詩:“山中無父老,故宅恐荒薉。” 胡適 《古史討論的讀後感》:“夫所謂種植耕稼者,不過以一舉手、一投足之勞,掃荒薉,培所欲之植物而已。”

(2).猶荒廢。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中》:“於是三公每有所選,參議掾屬咨其行狀,度其器能,然猶有溺職廢官,荒穢不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 唐 季,文體澆漓,才調荒穢。”

(3).猶污穢。亦謂稀少而低下。 宋 秦觀 《睡足軒》詩之一:“地撤蔽虧僧界浄,人除荒穢玉奩空。” 魯迅 《集外集拾遺·<北平箋譜>廣告》:“勉維舊業者,全市已不及五七家,更過數載,出品恐將更形荒穢矣。”

必須

必定;一定要

工作必須嚴格認真

必須指出

自如

(1) 沒有障礙地;不受約束地

(2) 活動或操作靈活自然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心與

以心相許。《文選·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劉良 註:“心與,心相許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序:“故 州平 心與, 元直 神交。”

先正

(1).亦作“ 先政 ”。前代的賢臣。《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孔 傳:“正,長也,言先世長官之臣。”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晉 陸機 《辯亡論下》:“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北齊書·高勱傳》:“臣以蒙幼,濫叨拔擢,雖竭庸短,懼忝先政。” 宋 岳飛 《御書屯田三事跋》:“臣聞先正 司馬光 有言:德勝才,謂之君子。”

(2).泛指前代的賢人。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世謂先正論三江以味別,自 孔子 刪定《書》以來,學者不知也。” 明 宋濂 《題鄭北山追復誥後》:“會予有千里之役,始獲見此卷,走筆識之,殊不暇詳。若夫公之大節與賊 檜 ( 秦檜 )之姦,諸先正已極論之,亦不待詳也。” 清 惲敬 《<誦芬錄>序》:“《誦芬録》者,録 滎陽 鄭氏 自 浦江 遷 歸安 諸先正之言行也。” 章炳麟 《與人論國學書》:“及其自抒膺臆,糾葛不馴,虛張類例,以奮筆施評於先正。”

(3).前代的君長。《禮記·緇衣》引逸《詩》:“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鄭玄 註:“先正,先君長也。”

自治

行政上相對獨立,有權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

自治領

嘉訓

善言,有教益的話。《後漢書·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未始

同“未嘗”

未始無春。——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這么辦理也未始不可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相習

(1).互相沿襲。 宋 司馬光 《序賻禮》:“有因喪納婦者,相習為常,恬不知怪。” 明 宋濂 《六經論》:“所以高者涉於虛遠而不返,卑者安於淺陋而不辭,上下相習,如出一轍,可勝嘆哉。”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 東坡公 雖一時出之戲謔,難言大公,亦以見當時相習宴樂者多。”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當是時,史籍較略,民無譜諜,仍世相習,則人人自謂出於帝子, 稷 契 之託 高辛 是也。”

(2).互相熟悉。《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聽了多遍,漸漸相習。”《老殘遊記》第九回:“山上人與虎相習,尋常人固避虎,虎也避人,故傷害人也不是常有的事,不必怕他。” 孫中山 《革命原起》:“予一見則奇之,稍與相習,則與之談革命。”

薄俗

輕薄的習俗,壞風氣。《漢書·元帝紀》:“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晉書·虞預傳》:“窮奢竭費謂之忠義,省煩從簡呼為薄俗,轉相放效,流而不反。” 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人生交分恥苟合,貴以道義久可要,薄俗盈虛逐勢利,清風緜邈日已凋。” 清 唐孫華 《哭顧觀廬侍郎》詩:“共惜斯人沒,誰令薄俗敦?”

鮮德

猶缺德。 明 徐渭 《設官論》:“如此,則凡鮮德者,其為官之責而非設官之責也亦明矣。”

籧篨

(1).粗竹蓆。《方言》第五:“簟,其粗者謂之籧篨。”《晉書·皇甫謐傳》:“以籧篨裹屍,麻約二頭,置屍牀上。”《隋書·刑法志》:“﹝ 齊文帝 ﹞嘗幸 金鳳臺 受佛戒,多召死囚,編籧篨為翅,命之飛下,謂之放生。墜皆致死,帝視之為歡笑。” 宋 王安石 《獨飯》詩:“窗明兩不借,榻淨一籧篨。” 清 方文 《大孤塘阻雪》詩:“臥困籧篨中,唧唧聞嘆聲。”

(2).亦作“ 籧蒢 ”。有醜疾不能俯身的人。《詩·邶風·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毛 傳:“籧篨,不能俯者。”《北史·陽固傳》:“有詭其行,有佞其音,籧篨戚施,邪媚是欽,既讒且妬,以逞其心。”

俚語

粗俗的口語。常帶有方言性

詩詞推薦

古意·其五原文_古意·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