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炎的《謝黃子山賀得孫》
全文:
侵尋及頹齡,憂患催霜須。
是身如老木,枯枿生孫枝。
自念非逸少,屈指無七之。
日願谷豐下,今見鳳有兒。
安得壽喬松,及渠成立時。
追念十年事,欣戚更乘除。
瓜葛自延蔓,葭莩相因依。
賴此一雛生,兩家釋猜疑。
飛鵲繞屋鳴,織翠來華裾。
相視一粲然,英詞出瓊琚。
醴甘不醉人,湯餅浮銀絲。
只欠解語花,遏雲歌此詞。
知公本惜飲,嘗試覆一卮。
因之酹梅塘。
騎鵠何時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醉人
(1).喝醉酒的人。 唐 王駕 《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三折:“你教我扶將他起來把衣換了,他正是醉人難叫。”
(2).令人陶醉。 茅盾 《子夜》二:“這門現在關著,偶或閃開了一條縫,便有醉人的脂粉香和細碎的笑語聲從縫裡逃出來。” 高士其 《你們知道我是誰》詩:“我走過美麗的花園,花兒正在開放,知道我來到,它就發出醉人的芬芳。” 徐遲 《三峽記·芬芳頌》:“又是這股清香,濃郁幽遠。我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多么醉人,多么新鮮!”
湯餅
(1).水煮的麵食。《釋名·釋飲食》:“蒸餅、湯餅、蠍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宋 黃朝英 《緗素雜記·湯餅》:“余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羹湯者,有‘湯餅’之意存焉。古無‘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餅’。”
(2).指湯餅會。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湯餅》:“生兒三日會客,名曰湯餅。” 清 唐孫華 《賀王冰庵太守納姬》詩之二:“明年湯餅應呼我,帶醉題麞一笑譁。”參見“ 湯餅會 ”。
銀絲
比喻白髮。 明 張煌言 《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韻》:“寂寞兩京寒玉琯,蕭疎雙髩點銀絲。”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頭髮里,已經有些銀絲了。”
王炎名句,謝黃子山賀得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