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黃庭堅因六祖舉太和山語而成頌貴此話大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因六祖舉太和山語而成頌貴此話大行》

全文:
峨眉山中老,千頌自成集。
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黃庭堅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鶻臭

猶狐臭。《古尊宿語錄·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禪師語錄》:“儞若是箇衲僧,乍可凍殺餓殺,終不著儞鶻臭布衫。”

風立

猶言風範樹立。語本《書·畢命》“樹之風聲” 孔 傳:“立其善風,揚其善聲。”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噫!前朝侍從臣卓爾風立迺如此,後來罕見之。”

黃庭堅名句,因六祖舉太和山語而成頌貴此話大行名句

詩詞推薦

  • 庚午春興四首時在彭澤江上·其四

    王弘誨明代〕長安曉日麗城闉,鳴玉朝來會北辰。紫府屏開翔翡翠,御爐香篆動麒麟。履端共慶聞天語,瑞應抽毫記史臣。懷曝
  • 送費驤

    姚合唐代〕兄寒弟亦飢,力學少閒時。何路免為客,無門賣得詩。幾人攜酒送,獨我入山遲。少小同居止,今朝始別離。
    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詩詞名句
  • 再登半天樓

    乾隆清代〕游山趁幾閒,四刻未為久。園門臨晾甲,取便每從走。門內即石泉,過泉復岡阜。是為西北障,延緣達巔嶁。岩樓
  • 九日懷襄陽

    孟浩然唐代〕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誰采籬下菊,應閒池上樓。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五柘湖

    王安石宋代〕柘林著湖山,菱葉蔓湖濱。秦女亦何事,能為此湖神。年年賽雞豚,漁子自知津。幽妖窟險阻,禍福易欺人。
  • 喜遷鶯

    秦觀宋代〕花香馥郁。正春色平中,海籌添屋。金馬清才,玉麟舊守,帝遣暫臨江國。冠蓋光生南楚,川岳靈鍾西蜀。堪羨是
    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詩詞名句
  • 鴻門宴

    韓中村元代〕花膺繡膊帕抺額,勇士如門森劍戟。沛公對酒顏如灰,主人重瞳光照席。重瞳座上身如寄,卮酒未吞心已醉。醉酣
  • 朝謁太清宮九首

    真宗宋代〕琳官奕奕,黼坐煌煌。玉帛成禮,飈騷延祥。鴻個有則,景福無疆。嘉應歸協,丕獨誕揚。
  • 詠月

    釋樟不宋代〕月輪端似古人心,皎潔高深處處臨。縱在波濤圓缺定,照塵塵亦不能侵。
    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詩詞名句
  • 鵲橋仙

    陳著宋代〕雲南鍾秀,間生人望。底事未成美況。當知大器大成時,更莫嘆、賢關難上。前程分定,算來無妄。命達時終不放
持問太和山,鶻臭當風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