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送王秀才出京》
全文:
都城大雪酒價高,我送故人傾濁醪。
酒闌置杯欲話別,不覺中心生鬱陶。
丈夫聚散豈為念,所嘆人事多徒勞。
憶昔我年未弱冠,西來觀藝游神皋。
金門獻賦嗟失路,因循四載何所遭。
京華碌碌少知己,但聞嘲弄聲嗷嗷。
今年詔書恤西事,大開言路烝群髦。
因思平生負氣概,臨事始可觀持操。
長纓羈虜豈無計,策慮未獻心徒忉。
感君壯志正凌厲,術業沈究鈐與韜。
上書論畫兵家事,直請西去親鞬櫜。
又言若將眾十旅,可為手足除紛搔。
逾時待報不聞命,西秦便欲從游遨。
束書攜劍瞥然去,卻顧名利輕如毛。
我謂方今正急士,帝言屢下搜英豪。
公卿悉意奉詔旨,推賢好善如乾旄。
勸君失意且韜養,有能必見時稱褒。
中朝列爵本馭眾,進任將相皆儒曹。
一時未遇何須嘆,吾輩豈久居蓬蒿。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束書
(1).猶負籍。 唐 方乾 《送班主簿入謁荊南韋常侍》詩:“束書成遠去,還計莫經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貧。”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夢錫 抱學有才……束書渡 淮 至 廣陵 ,謁先主,辟置門下。”
(2).收起書籍。謂把書擱置一邊。 宋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明 唐順之 《書丁近齋示孫卷後》:“今益衰且病,精力日減,於是經年束書不一觀。”
瞥然
忽然;迅速地。 唐 白居易 《與微之書》:“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嫩緑池塘梅雨歇,薰風乍轉,瞥然見新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道士拍界尺一聲,即有數小人,長八*九寸,落局上,合聲演劇……一齣終,瞥然不見。” 蘇曼殊 《碎簪記》:“余辭 莊湜 歸,途中見一馬車,瞥然而過。”
卻顧
亦作“卻顧”。1.回顧,迴轉頭看。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劉法師》:“ 公弼 送法師迴,師卻顧,唯見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無所有矣。” 宋 葉適 《宜興縣修學記》:“方 周孝侯 童騃縱暴,至比以異物,一旦感激,殺虎斬蛟,從 陸士衡 兄弟,前死不卻顧。”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裕州刀匪》:“ 汪 探聽(囊)擲之,中左臂,負標而逃,絶不卻顧。”
(2).猶言反覆考慮。 宋 秦觀 《盜賊上》:“凡盜賊之首既已伏其辜矣,而刀筆之吏不能長慮卻顧,簡節而疏目,則往往窮支黨而治之。”
(3).猶顧慮。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目擊狐鼠之橫行,而噤不一詰,豈有所卻顧與!”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稍有知識者,雖亦知漢族不宜受治於滿人,然終不免遲疑卻顧。”
名利
1.名位與利祿;名聲與利益。蘇頌名句,送王秀才出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