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首五湖秋水闊,且將閒興寄漁蓑

王冕秋夜偶成 其一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秋夜偶成 其一》

全文:
風雷不改舊山河,華屋年深蔓綠蘿。
龍柱雲消金氣冷,鳳台人去月明多。
英雄空聽生銅吼,感慨誰知白石歌。
轉首五湖秋水闊,且將閒興寄漁蓑

王冕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王冕轉首五湖秋水闊,且將閒興寄漁蓑書法作品欣賞
轉首五湖秋水闊,且將閒興寄漁蓑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轉首

轉頭。喻時間短促。《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黃鸝啼得春歸去,無限園林轉首空。” 元 劉應幾 《憶舊遊》詞:“月明仙掌何處?轉首失棲烏。” 明 邵璨 《香囊記·郵亭》:“轉首三年,纔瞻親舍。”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興寄

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唐 陳子昂 《修竹篇》序:“僕嘗暇時觀 齊 梁 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絶,每以永嘆。” 明 李東陽 《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九十詩序》:“平生所著意見及典籍格言,歷代奏議,日取而閲之,雖興寄沖漠,而愛君體國之念,猶耿耿不能忘也。”

漁蓑

亦作“ 漁簔 ”。漁人的蓑衣。 宋 蘇軾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詩之一:“青山來水檻,白雨滿漁蓑。” 明 文徵明 《江天暮雪》詩:“寧知風浪高,但道漁蓑好。” 明 楊慎 《十二月廿三日高嶢大雪》詩之二:“佳句漁簑憐 鄭谷 ,中庭鶴氅立 王恭 。” 清 孫枝蔚 《式廬詩為石仲昭明府訪方爾止處士而作》:“甲第雲中連白日,漁簑雪裡傲朱緋。”

王冕名句,秋夜偶成 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轉首五湖秋水闊,且將閒興寄漁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