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遂的《題順寧壁》
全文: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聞詩。
月征日邁求無忝,儘是臨深履薄時。
參考注釋
墓道
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左傳·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巳,葬 昭公 於墓道南。”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 愚山 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為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禮服。《禮記·深衣》:“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 鄭玄 註:“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采也。” 孔穎達 疏:“凡深衣皆用諸侯、大夫、士夕時所著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 宋 司馬光 《獨步至洛濱》詩:“草軟波清沙徑微,手持笻竹著深衣。” 嚴復 《救亡決論》:“ 戴 、 阮 、 秦 、 王 ,直闖 許 鄭 ;深衣幾幅,明堂兩個。”
涕洟
(1).眼淚和鼻涕。《禮記·檀弓上》:“將軍 文子 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於廟,垂涕洟。” 陸德明 釋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漢 馬融 《長笛賦》:“僬眇睢維,涕洟流漫。” 唐 孟郊 《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 秋羅 導女潛出,相持嗚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書·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憂天下者,猥以法家與刀筆吏同類而醜娸之。”
(2).涕淚俱下;哭泣。《易·萃》:“齎咨涕洟,無咎。” 高亨 註:“咨借為資……齎資涕洟,弔他人之喪之象也。” 唐 陸龜蒙 《田舍賦》:“今則陽亢而驕,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宋 王安石 《祭周幾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稱孤?發封涕洟,舉屋驚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香玉》:“﹝ 黃生 ﹞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洟。”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入耳
悅耳;中聽
不堪入耳
王遂名句,題順寧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