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御園雨泛三首(三月十九日)·其三》
全文:
漭沆滄池好汜船,一天雲意滿溪煙。
魚山梵唱知何處,轉過芳堤見眼前。
參考注釋
魚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 陳思王 曹植 ﹞賞游 魚山 ,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撰文製音,傳為後式。梵聲顯世,始於此焉。”後遂用為詠佛教梵唄的典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 魚山 之神製。” 清 曹寅 《西村師教予導引卻病》詩之二:“堂策蕭蕭一衲溫, 魚山 清梵許同論。”
(2).山名。即 魚條山 ,在 河北 滿城 西北。形如巨魚,故名。
(3).山名。在 山東 東阿 西。《史記·河渠書》“ 吾山 平兮 鉅野 溢”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 東阿 有 魚山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初, 植 登 魚山 ,臨 東阿 ,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 金 張子羽 《壽張和滑》詩:“ 魚山 早有終焉計,少日應容解印章。”
梵唱
梵唄。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五:“﹝ 曹植 ﹞嘗登 魚山 臨 東阿 ,忽聞巖岫里有誦經聲……即效而則之。今之梵唱,皆 植 依擬所造。”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傷史拱山人》:“逋客預齋還梵唱,老猿窺祭亦悲吟。” 清 龔自珍 《杭州有所追悼而作》:“ 杭州 風俗鬧蘭盆,緑蠟金爐梵唱繁。” 陳世宜 《醉歌》:“高歌梵唱聲相雜,龍鳴獅吼成須臾。”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農舍
(2) 目前,當前或面臨
眼前的問題
乾隆名句,御園雨泛三首(三月十九日)·其三名句
名句推薦
小景夙所見,秋林位置殊
乾隆《倪雲林秋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