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

作者:徐一夔 朝代:元代

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原文

澤國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蕩舟且出郭,逾彼東城壕。

夷猶六里塘,悠然見林皋。

雲是故賢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龍街,鞠為茂蓬蒿。

摳衣歷層塔,憑闌瞰秋濤。

講師雅知已,採菊酤新醪。

歡餘發清嘯,屏息塵務勞。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詩詞問答

問: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的作者是誰?答:徐一夔
問: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徐一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徐一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豪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六

參考注釋

澤國

(1) 多水的地區;水鄉

澤國用龍節。——《周禮·地官·掌節》

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唐·杜牧《題白雲樓》

(2) 遭水淹了的地區

那年發大水,這裡成了一片澤國

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曠的地區

(2) 廣大開闊的土地

登高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唐·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蕩舟

(1).以手推舟,行於陸地。《論語·憲問》:“ 南宮适 問於 孔子 曰:‘ 羿 善射, 奡 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奡 多力,能陸地行舟。” 邢昺 疏:“盪,訓推也,能陸地推舟而行。”一說,以舟船衝鋒陷陣。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奡盪舟》。

(2).划船。 唐 劉禹錫 《采菱行》:“盪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1).簸蕩船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蔡 女為 桓公 妻, 桓公 與之乘舟,夫人蕩舟, 桓公 大懼。”《淮南子·人間訓》:“ 蔡 女蕩舟, 齊 師大侵 楚 。”

(2).用水師衝鋒陷陣。《論語·憲問》:“ 羿 善射, 奡 盪(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顧炎武 《日知錄·奡蕩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陳其鋭卒,謂之跳盪,別帥謂之盪主。”

(3).划船。 南朝 梁元帝 《採蓮賦》:“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唐 李鹹用 《橫塘行》:“紅綃撇水蕩舟人,畫橈摻摻柔荑白。” 元 倪瓚 《九日過彥行用韻》:“蕩舟煙景晚,舉盃當素秋。”

城壕

護城河

夷猶

(1) 猶豫遲疑不前。也作“夷由”

(2) 從容不迫

雙槳小船夷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林皋

(1).語出《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後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樹林水岸。 宋 黃庭堅 《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詩:“官間得勝日,杖屨之林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每於河冰凍後,近京貧民,於皇城內外,凡有冰處拉拖牀以餬口。遇雪滿林皋,坐拖牀者艷素雜遝,交拉如織。”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雲海望迢迢,八度花朝與雪朝……豈是升沉關氣類,輕舟相繼返林皋。’”

(2).指樹林高阜,猶山林。 明 陸采 《明珠記·買藥》:“留連不忍出林皋,嘆仙俗難遭。”

是故

因此;所以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蘇洵《六國論》

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攤為方形,故稱。 唐 許渾 《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人物故》詩:“雲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夢勞。”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僧 從誨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賜,以耀法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靈台澄皎,無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題凌雲寺》詩:“不與方袍同結社,下歸塵世竟如何?”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贊皇 李公 之鎮 浙 右,以 南朝 眾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諸寺,令擇一人,送至府中。”

游龍

(1).遊動的蛟龍。《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 濯龍 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諸峰有懷昔隱兼發鄙志》詩:“游龍戢淵鱗,翔鷺振雲翮。”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其繼也,若游龍之行空,長虹之逶迤。”

(2).葒草的別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葒草》﹝釋名﹞引 陳藏器 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一說:游,謂枝葉放縱;龍,草名。見《詩·鄭風·山有扶蘇》 鄭玄 箋、 孔穎達 疏。

(1).遊動的龍。比喻姿態婀娜。《古文苑·宋玉<舞賦>》:“軆如游龍,袖如素蜺。” 章樵 註:“《神女賦》:‘蜿若游龍。’言其輕舉也。”《文選·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李善 註:“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隸釋·魏修孔子廟碑》:“雖 大晧 游龍以君世, 虞氏 儀鳳以臨民……尚何足稱於 大魏 哉!”

(2).喻良馬。《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游龍曜路,歌吹盈耳。” 李善 註:“《周禮》曰:凡馬八尺為龍。” 元 耶律楚材 《扈從羽獵》詩:“ 湛然 扈從 狼山 東,御閒天馬如游龍。”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摳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職》:“已食者作,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餽,如於賓客。”《禮記·曲禮上》:“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唐 李邕 《大照禪師塔銘》:“負笈 梁 許 ,摳衣 班 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見贈》詩:“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其摳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贊善而秉方冊, 及 ( 獨孤及 )之為文可徵矣。”

憑闌

見“ 憑欄 ”。

講師

(1)

(2) 高等學校中職別次於副教授的教師

(3) 英國學院或大學中職別低於教授的教學人員

(4) 講解儒家經籍的人

新醪

新釀的酒。 晉 陶潛 《停雲詩》序:“罇湛新醪,園列初榮。”

清嘯

清越悠長的嘯鳴或鳴叫。《晉書·劉琨傳》:“ 琨 乃乘月登樓清嘯。”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二:“日暮卻登寒壘望,飽鴟清嘯伏屍堆。” 宋 陸游 《午睡起消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詩:“踟躇遂忘歸,清嘯送日落。” 清 錢謙益 《許夫人嘯雪庵》詩序:“ 蘇門山 頭,嶺聞清嘯。”

屏息

(1).猶屏氣。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懼。《列子·黃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上變者徧天下,人人屏息,無敢議。” 茅盾 《鍛鍊》十五:“全場屏息望著她,每個人的臉色都異常嚴肅,眼光都很沉著。”

(2).指寂靜無聲。《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兵過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猶斂跡;消失。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官閒事簡,民人懷感,盜賊屏息。” 宋 陳亮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進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應麟 《詩藪·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內名士鹹有頌章。” 烏蘭汗 《心》:“周圍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擾亂了這片意味深長的友情的氛圍。”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類,其捧獻人口鼻用物作長袋繫於頸後,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廟以黃羅,它祀以紅紵絹為之。”

塵務

世俗的事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江州 夫人語 謝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魏書·任城王雲傳》:“陛下必欲割捐塵務,頤神清曠者,冡副之寄,宜紹寶曆,若欲捨儲,輕移宸極,恐非先聖之意,駭動人情。” 唐 段成式 《閒中好》詞:“閒中好,塵務不縈心。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已居 燕 ,結社葡桃棚下,諸韻士日課方外言,以詩為塵務,不暇搆也。”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寶

(2) 比喻妙語或美好的詩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傑,英才

白首

(1).猶白髮。表示年老。《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 范雎 、 蔡澤 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説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説力少也。” 前蜀 韋莊 《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西園長記前游,乘興重來看蘭藥。白首友於情,同憂樂。”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邁,白首無成。獨坐無聊,老懷難遣。” 清 吳敬梓 《移家賦》:“羨白首之詞臣,久赤墀之記注。”

(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 宋 陳師道 《送內》詩:“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深言匪曲衷,白首為所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純潔的初戀,信託的心,白首的約,不辭的別。”

詩詞推薦

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原文_甲辰九日東塔登高得高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