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官窯筒器》
全文:
品稱珍器亦稱稀,生二陶成是也非。
植筆簪花無不可,一家聲應本相依。
參考注釋
筆簪
猶簪筆。謂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筆於耳旁以備隨時記事。 宋 趙抃 《過鐵山鋪寄交代吳龍圖》詩:“三院筆簪曾對直, 兩川 兵印復交承。”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家聲
家庭的名聲
本相
本來面目,原形。《朱子語類》卷七六:“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 清 李漁 《意中緣·送行》:“這規模看來,倒儼然像個男子,祇怕你那小腳兒跨不得大步,要露出本相來。”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都須褫其華袞,示人本相。”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現在頒發了土地證,富農的猙獰面目,又露了本相。”
乾隆名句,詠官窯筒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