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哈薩克使臣至令隨圍獵並成是什》
全文:
伊古從來化外蠲,間關馳使遠朝天。
不知中土歲月日,乃隔長安萬二千。
塞野便教預獵喜,山莊旋與錫恩駢。
即今行國多天馬,附會誰窮太史編。
參考注釋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行國
(1).週遊於國中。《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鄭玄 箋:“聊出行於國中,觀民事以寫憂。” 隋 王通 《文中子·禮樂》:“ 陳 守令勸吏息役, 董常 聞之曰:‘吾知夫子行國矣,未嘗虛行也。’”
(2).遊牧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 烏孫 在 大宛 東北可二千里,行國。”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不土著。”《漢書·西域傳上·西夜國》:“ 西夜 與 胡 異,其種類 羌氐 行國,隨畜逐水草往來。”《資治通鑑·漢武帝元狩元年》:“ 烏孫 、 康居 、 奄蔡 、 大月氏 ,皆行國,隨畜牧,與 匈奴 同俗。” 胡三省 註:“隨畜牧逐水草而居,無城郭常處,故曰行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似遊牧非遊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國、行國之間,是俗一異。” 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自 秦 、 漢 時起, 中國 基本上是統一富強的大國,境外鄰國特別是北方的行國(遊牧人的國家稱行國),即使強盛一時也都遠遠不是 中國 的敵手。”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附會
把不相關的事說成有關;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說成有某種意義
太史
(1)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2)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參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乾隆名句,哈薩克使臣至令隨圍獵並成是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