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同和堂(在陳家莊行館內)》
全文:
時之和為春,民之和為親。
行時觀萬民,瞻就胥歡欣。
博施以濟眾,堯舜猶難雲。
一念苟存誠,亦無不懷仁。
名齋永自勵,吾豈漫遊巡。
參考注釋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存誠
謂心懷坦誠。語本《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 孔穎達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晉 陶潛 《閒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憇遙情於八遐。”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三三章六》:“乃要其存誠不息而與天同載者,則於喜、怒、哀、樂之未發,致中者是也。”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懷仁
(1).心懷仁德。 漢 陸賈 《新語·道基》:“聖人懷仁仗義。” 明 吾丘瑞 《運甓記·藩府賀正》:“放雀懷仁,獻鳩施惠,翠管銀鉤輝映。”
(2).歸服於仁德。《禮記·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 唐 元稹 《為嚴司空謝招討使表》:“陛下威加四海,德被萬方……百蠻述職,九有懷仁。”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禽獸草木尚懷仁,這一封丹詔必因君。”
乾隆名句,題同和堂(在陳家莊行館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