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孚的《德裕久不見過賦此詩邀之》
全文:
頃年來卜西里居,知與吾子同枌榆。
趙郎過我問信初,袖中售子所著書。
短箋小字紛蚍蜉,我初讀之意魁梧。
聞若不識深愧渠,驚風翩翩下履鳧。
握手正自山澤癯,短人雖短才則殊。
囊中錐見難須臾,如君精悍誰能如。
反以一飯先老夫,窮年翰墨同染濡。
當時此約何可渝,歲月忽忽霜生須。
空房肺疾愁相如,跫然叩戶今則疏。
斯文綴緝誰助余,顛沛望子一臂扶。
前村雨足瓜芋區,向日敝廬新糞除。
祝子來過勿躊躇,堆床敗簡翻蠹魚,共倒濁酒羹瓠壺。
參考注釋
子來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臺,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
蠹魚
亦作“蠧魚”。1.蟲名。即蟫。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 唐 白居易 《傷唐衢》詩之二:“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明 張景 《飛丸記·旅邸揣摩》:“夜窺得汗牛編學累絲,晝翻從蠧魚涎窮滋味。”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一:“卷書置篋中,寧使飽蠹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這東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裝著,一箱一箱的餵蠹魚,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書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學》詩:“笥鎖蠧魚皆祖往,身從皋比又前緣。” 郁達夫 《雜感》詩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魚。”
(3).啃書本。亦指死啃書本的讀書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枕席經史,沉湎青緗,卻掃閉關,蠹魚歲月,賞鑒家類也。” 清 唐孫華 《再迭隨庵韻》:“衰年髣髴燭光餘,猶向殘編作蠧魚。” 聞一多 《給臧克家先生》:“你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蠹的芸香。”
濁酒
未濾的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宋· 范仲淹《漁家傲》
瓠壺
(1).一種盛液體的大腹容器。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周 又有瓠壺,形長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徑一寸,兩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2).喻虛有其表。《三國志·蜀志·張裔傳》:“ 張府君 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麤。”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然率皆皮膚狡澤,而懷空抱虛,有似 蜀 人瓠壺之喻,胸中無一紙之誦,所識不過酒炙之事。”
周孚名句,德裕久不見過賦此詩邀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