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汪廷訥的《解三酲》
全文:
炊藜火把瑤編曾映今做了。
撻良人夏楚之刑古來只有。
伯俞受杖遵慈命幾曾見。
甘痛決被妻荊。
旦大叫:藜杖現放在那壁。
怎么不快拿來。
生:來了。
來了低唱:我非無。
斬釘截鐵剛方氣都只為。
惹草沾花放蕩情。
權支應。
旦:這個卻權不得。
要打便打。
生遞杖與旦介:倘違約束。
任爾施行。
參考注釋
良人
(1) 古時夫妻互稱為良人,後多用於妻子稱丈夫
(2) 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區別於奴、婢)
(3) 清白人家的婦女
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戲。——《水滸傳》
夏楚
(1).古代學校兩種體罰越禮犯規者的用具。後亦泛指體罰學童的工具。《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鄭玄 註:“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扑撻犯禮者。”《明史·職官志二》:“有不率者,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倣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爾敢下,我且以夏楚撲爾。”
(2).泛指用棍棒等進行體罰。多用於對未成年者。《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後性莊嚴,頗達古今。 金 主已立為太子,有過,尚切責之;及即位,始免夏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午前不知何往,業夏楚之。” 林紓 《薛則柯先生傳》:“若將歸,當請杖於若母,吾不忍夏楚若矣。”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汪廷訥名句,解三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