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清芬閣原文
人以詩自業,在唐如蜂房。
香英眾採擷,論功歸其王。
恭維少陵老,實提六義綱。
人能分一體,猶足生輝光。
元英蕭散人,亦以詩道昌。
餘雋獨不吮,嘉殽常自將。
滄江下千尋,便足知流長。
元英不可見,看取尚書郎。
詩詞問答
問:題清芬閣的作者是誰?答:王直方
問:題清芬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陽韻
2. 影印《詩淵》冊四頁三○三九
參考注釋
自業
(1).作為自謀生計的事業。《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相如 歸,而家貧無以自業。”《後漢書·逸民傳·臺佟》:“隱居 武安山 ,鑿穴為居,採藥自業。”《晉書·文苑傳·袁宏》:“少孤貧,以運租自業。” 宋 葉適 《石庵藏書目序》:“貧者隨聰明之小大,以書自業,而不苟恃衣食,則無貧之患。”
(2).自持;自守。《宋書·蕭惠開傳》:“汝恩戚家子,當應將迎時俗,緝外內之歡。如汝自業,將無小傷多異,以取天下疾患邪?”《南史·蔡徵傳》:“然性頗便佞進取,不能以退素自業。”
蜂房
(1) 飼養蜜蜂的場所;尤指蜂群或蜜蜂種群儲存蜂蜜的蜂巢
(2) 蜜蜂用分泌的蜂蠟造成的六角形的巢;像蜂一樣的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唐· 杜牧《阿房宮賦》
香英
即香花。 唐 羅隱 《人日新安道中見梅花》詩:“長途酒醒臘春寒,嫩蕊香英撲馬鞍。” 宋 晏殊 《玉堂春》詞:“數樹寒梅,欲綻香英。”參見“ 香花 ”。
採擷
(1) 摘取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 王維《相思》
(2) 採集
恭維
出於討好對方的目的而去稱讚、頌揚。也作“恭惟”
父親客客氣氣地和船長搭上語,一面恭維,一面打聽有關他職業上的事情。——《我的叔叔于勒》
少陵
(1). 漢宣帝 許後 之陵。因規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詩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號 少陵野老 ,世稱 杜少陵 。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仙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金 曹之謙 《寄元遺山》詩:“詩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達夫 《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 少陵 此語感人深。”
六義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後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
(2).指六書。《晉書·衛恆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芸芸親手澤。”參見“ 六書 ”。
一體
(1) 有機的整體
融成一體
(2)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
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
胡越為一體。——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輝光
(1) 輝光放電管中,由於電極間產生稀薄氣體放電現象而在陰極附近產生的光
(2) 光輝華采
元英
(1). 戰國 燕 宮殿名。《史記·樂毅列傳》:“ 齊 器設於 寧臺 ,大呂陳於 元英 。”
(2).玄英。冬季的別稱。 宋 秦觀 《代賀皇太后生辰表》:“考歷占星氣應元英之候。”
散人
(1).平庸無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莊子·人間世》:“ 匠石 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2).不為世用的人;閒散自在的人。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傳》:“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覊限,為時之怪民,束於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見寄》:“深慙白首戀微祿,不向青山為散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雲水散人,拙於應對,不如避之為佳。”
詩道
(1).作詩的規律、主張和方法。 唐 皎然 《詩式·重意詩例》:“但見情性,不覩文字,蓋詩道之極也。”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雖然,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謂作詩之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薛許州 能 ,以詩道為己任。” 元 劉詵 《作詩能窮人》詩:“窮通信有命,詩道未可薄。”
嘉殽
見“ 嘉肴 ”。
自將
(1).自己保全。《漢書·兒寬傳》:“ 寬 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南宮韜 , 魯 人,字 子容 ,以智自將。” 宋 蘇轍 《陳述古舍人謝兩府啟》:“某老大無取,介特自將。” 明 高啟 《匡山樵歌引》:“君今剛介自將,不苟進取。”
(2).自己帶著;自己拿著。《後漢書·羊續傳》:“ 續 妻後與子 祕 俱往郡舍, 續 閉門不內,妻自將 祕 行,其資藏唯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宋 蘇轍 《官舍小池有鸂鶒遺二小雛》詩之一:“來從碧澗巢安在,飛過重城母自將。”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 秦弱蘭 賺了他一篇樂章,親筆落款,他自將著。”
(3).自養。 明 高啟 《南宮生傳》:“晚迺刮磨豪習,隱然自將。”
(4).自相輔助,相輔相成。《漢書·王尊傳贊》:“ 王尊 文武自將,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 顏師古 註:“將,助也。”
親自率領。 宋 楊萬里 《千慮策·國勢中》:“以 高帝 自將,而 子房 為之謀,如此其全也。”
滄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詩:“滄江路窮此,湍險方自茲。” 唐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詩:“ 子牟 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明 張含 《己亥秋月寄楊升庵》詩:“比來訊息風塵斷,白首滄江學釣魚。”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台慟哭記》詩:“ 子陵 留高臺,西面滄江緑。”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朴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看取
(1).看。取,作助詞,無義。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看取蓮花浄,應知不染心。”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方務德侍郎壽》詞:“看取連宵雪,借與萬家春。” 清 納蘭性德 《剪湘雲·送友》詞:“密約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淚。”
(2).猶且看。 宋 晏殊 《喜遷鶯》詞:“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宋 歐陽修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對待。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的時候到了。” 沙汀 《困獸記》一:“儘管大後方的某些人士,他們看取戰爭,只把它當成一種物價升降的寒暑表樣……可是認真而嚴肅的關懷它的卻也不少。”
(4).照顧;關照。《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後日另有重報。”
尚書郎
官名。 東漢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台,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入台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魏 晉 以後尚書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職務,通稱為尚書郎。《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可汗問所欲,‘ 木蘭 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明 黎民表 《紫荊關》詩:“ 金城 誰獻議,老作尚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