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釋道潛秋日西園·其三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秋日西園·其三》

全文:
嘗聞晉支遁,矯志歸沃洲。
千載激清風,邈哉誰與儔。
余今雖不敏,萬事非身謀。
朅來臥窮谷,未覺慚先脩。
一法尚無遣,何勞問三休。
卷舒在至理,賞詠歸優遊。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但驚桂花拆,詎識江漢秋。
滄溟空汗漫,無意狎群鷗。

釋道潛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曾阿

重迭的山陵。《文選·謝混<游西池>詩》:“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 呂向 註:“曾,重也;阿,大陵也。”

濯足

語出《孟子·離婁上》:“ 滄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 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濯足夜灘急,晞髮北風涼。”

澗流

山間的水流。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應西陽王教》:“八解鳴澗流,四禪隱巖曲。”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澗流漂素沫,巖景靄朱光。” 碧野 《白雲·綠樹·金花》:“由於泉源豐富, 雞公山 前山上出現幾條澗流。”

釋道潛名句,秋日西園·其三名句

詩詞推薦

  •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

    梅堯臣宋代〕盧仝只有赤腳婢,吏部曾吟似笑仝。紅燭射眸從結客,清歌帖耳苦憐翁。歸時雖已過寒食,芳物猶能逐暖風。但點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詩詞名句
  • 銅山寺口初見梅花書寄何則顏二首

    戴表元宋代〕吳歌楚舞送年華,憶著終還不似家。今日春風吹夢醒,銅山寺口見梅花。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詩詞名句
  • 秋日龍山寫懷

    安國明代〕收拾農功始得閒,西風吹我上龍山。白雲滿路迷行跡,紅葉千林斗醉顏。半日聊成雞黍約,幾人能脫利名關。偶逢
  • 碧靜堂

    乾隆清代〕入峽不嫌曲,尋源遂造深。風情活蔥茜,日影貼陰森。秀色難為喻,神機借可斟。千林猶張王,留得小年心。
  • 愛孤雲/添聲楊柳枝

    賀鑄宋代〕閒愛孤雲靜愛僧。得良朋。清時有味是無能。矯聾丞。況復早年豪縱過,病嬰仍。如今痴鈍似寒蠅。醉懵騰。
  • 寄題鄭尚明煮茶軒三首

    劉子翬宋代〕黿鼎從渠染指,麯車絕念流涎。猶有清饞未已,茶甌日食萬錢。
  • 少林寺

    乾隆清代〕盤阿命返轡,詭棧度行旃。處處開淨域,如如謁法筵。祗林擬嵩少,精舍試吟篇。因一南馳興,別來世五年。
  • 寓居六詠

    蘇轍宋代〕鄰家三畝竹,蕭散倚東牆。誰謂非吾有,時能惠我涼。雪深聞毀折,風作任披猖。事過還依舊,相看意愈長。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詩詞名句
  • 望嵩山

    吳融唐代〕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樓百尺獨登看。高凌鳥外青冥窄,翠落人間白晝寒。不覺衡陽遮雁過,如何鍾阜鬥龍盤。始知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詩詞名句
  • 陸治雪窗見易圖

    乾隆清代〕兩峰高並玉崔嵬,窗下韋編破冷開。借問天心何處見,一枝春報塢旁梅。
採薇陟曾阿,濯足依澗流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