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盤谷寺》
全文:
盤谷無定名,太行亦有之。
是處兩山環,不知名者誰。
我來正清秋,萬樹丹黃姿。
間以蒼厓松,尤比春林奇。
石磴溜鳴泉,峭崿雲四垂。
佳景面面殊,圖畫行行披。
依山辟新徑,掃苔看古碑。
塵心一以灑,不覺歸轡遲。
參考注釋
石磴
石級;石台階。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約有十數里,方得石磴,磴有百來級,級盡方是平地。”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雲從石磴中間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兒只有二寸來寬,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腳板貼緊石磴橫過來,咬著牙關彆足氣,才能升上一磴。”
鳴泉
(1).淙淙鳴響的泉水。 唐 張鷟 《遊仙窟》:“激石鳴泉,疏巖鑿磴。”
(2).使泉水淙淙鳴響。 唐 李嶠 《楚望賦》:“眇乎忽然,高山之顛。露團團而濕草,風烈烈而鳴泉。”
(3).泉水名。 宋 蘇軾 《<鳴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弗與民鹹思之鳴泉故基堙圮殆盡眉山蘇軾搔首踟躕作<鳴泉思>以思之》詩:“ 鳴泉 鳴泉 ,經雲而潺湲。”
峭崿
高峰,高崖。《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 呂向 註:“峭崿,高峯也。”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西馳峭崿,山連白雉之郊。”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飛步臨峭崿,下有萬仞潭。”
四垂
(1).從四面垂下來。 三國 魏 曹丕 《彈棋賦》:“滑石霧散,雲布四垂。”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一:“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2).四境;四邊。《漢書·韋玄成傳》:“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 漢 馮衍 《奏記鄧禹》:“四垂之人,肝腦塗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之二:“北檝南檣泊四垂,共憐金碧爛參差。”
乾隆名句,再題盤谷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