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石鼓歌》
全文:
石鼓之數符天干,千秋法物世已少。
況乎辟雍所羅列,多士藉以資探討。
韓蘇傑作遙唱和,近者德潛詩亦好。
濡筆將吟復屢停,蛇足今添笑絕倒。
昌黎建議雖不行,至竟如言見誠蚤。
東坡寓意良獨深,新法當時實滋擾。
德潛力欲追二公,橫盤硬語抒文藻。
或文或宣辨已紛,□□炱炱終莫考。
不獨議禮如聚訟,千古訾黃率茲道。
我命金石譜以來,觀之參半不能曉。
四馬六轡縱彷佛,雲中如辨飛龍爪。
點畫音訓費推尋,刻舟求劍識誠小。
憶昨幸魯入宮牆,禮器惟見貽金卯。
此鼓上欲埒鼎彝,存羊愛禮洵可表。
大觀金填志鄭重,金人輦至燕京肇。
韓意其然豈其然,吾願興賢得真寶。
參考注釋
點畫
(1) 點綴、裝飾
彩燈將大廳點畫得絢麗多彩
(2) 用手指點或比畫
不要老點畫別人
(3) 也作“點劃”
音訓
(1).對古籍中的字詞注音釋義。《晉書·徐邈傳》:“﹝ 邈 ﹞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北史·劉芳傳》:“﹝ 芳 ﹞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 魯迅 《集外集·選本》:“《文選》的影響卻更大,從 曹憲 至 李善 ,加五臣音訓注釋書類之多,遠非擬《世說新語》可比。”
(2).訓詁學術語。與“形訓”相對,取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字義。又稱“聲訓”。有音同的,如《釋名·釋衣服》:“衣,依也。”有雙聲的,如《說文·豈部》:“愷,康也。”有迭韻的,如《說文·人部》:“僑,高也。” 漢 劉熙 《釋名》是音訓專著。
推尋
(1) 推演研究
這其中的文章還須細細推尋
(2) 推求尋索
刻舟求劍
比喻看問題做事情死板不靈活,不知情隨勢變
乾隆名句,石鼓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