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矚樓有會原文
樓窗俯液池,久矣稱遐矚。
遐矚豈易哉,五字攄衷曲。
一指當乎前,泰山不見目。
何況萬里遙,敢言胥洞燭。
遙蔽猶其可,近蔽倍為毒。
循名益增慎,詎惟賞春淑。
詩詞問答
問:遐矚樓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遐矚樓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樓窗
樓房的窗戶。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七一:“松柏樓窗楠木板,暖風吹過一團香。” 宋 戴昺 《秋日獨倚東樓》詩:“重陽過了秋逾爽,自豁樓窗眺晚西。” 巴金 《還魂草》:“﹝我﹞又看看對面樓窗上的一抹金色陽光。”
液池
即 太液池 。 漢 、 唐 、 元 等朝皆有開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漢 太液池 也稱 蓬萊池 ,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起 蓬萊 、 方丈 、 瀛洲 、 壺梁 ,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 明 楊慎 《白雲岩為謝左溪賦》:“ 震澤 昔從龍, 液池 曾下鵠。”參見“ 太液 ”。
遐矚
遠眺,遠望。 唐 趙冬曦 《奉和張燕公早霽南樓》:“方曙躋南樓,憑軒肆遐矚。” 明 袁宗道 《大別山記》:“ 晴川閣 踞其首, 方亭 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登高遐矚一憑弔,淒涼寒戍悲笳音。”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衷曲
衷腸;心事
訴說衷曲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何況
(1) 不消說
一項改革都會經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2) 更加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3) 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何況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敢言
(1).敢於進直言。《國語·魯語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子將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書·郝處俊傳》:“ 處俊 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義。”
(2).冒昧陳述。《戰國策·秦策一》:“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臣敢言往昔。”
洞燭
(1).明亮的燭火。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飛梁邃宇,洞燭空懸。”燭,一本作“ 爥 ”。《詩刊》1977年第1期:“卓見真知如洞燭,才華橫溢智無垠。”
(2).明察。 宋 岳飛 《奏辭開府第三札子》:“臣近者累犯天威,力辭恩寵,庶幾陛下洞燭危懇,終賜矜從。”《明史·李俊傳》:“近來規利之徒,率假進奉以耗國財……願陛下洞燭此弊。” 施蟄存 《將軍底頭》:“好像被洞燭了心事似的,將軍有些煩亂了。”
賞春
玩賞春景。 五代 劉兼 《春遊》詩:“柳成金穗草成茵,載酒尋花共賞春。” 金 元好問 《滿江紅·舟過水南》詞:“記 水南 ,昨暮賞春回,今華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