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真跡因題左方·其一》
全文:
丁甲呵持信有之,墨池終古法書垂。
試思走筆明窗際,正是吟成柳絮時。
參考注釋
丁甲
即六丁六甲。本為道教神名。後亦泛指天兵天將。《西遊記》十五回:“眾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藍輪次。’”
墨池
(1).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 晉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後世。 唐 裴說 《懷素台歌》:“ 永州 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 宋 曾鞏 《墨池記》:“﹝ 臨川 ﹞ 新城 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硯。 宋 范正敏 《遯齋閒覽·墨地皮棚》:“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常自呼硯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文房四寶都拈住,謾把松煙試,墨池點得兔毫濃,拂拭錦箋一紙。” 郁達夫 《采石磯》七:“他拿起筆來,往墨池裡掃了幾掃,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
(3).指習書寫字處。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墨池憐嗜學,丹青羨登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後生是畏,前聖有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高麗貢紙》:“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陳矣。”
(4).制筆時,以羊青毛為最內層,以兔毫為次層,做成“墨池”(又稱“筆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筆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
古法
(1).舊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記·吳王濞列傳》:“今 吳王 前有太子之郄,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 邦昌 在古法當誅,今貸與之生足矣。”
(2).古代法度規範。《漢書·諸侯王表》:“姍笑三代,盪滅古法。” 晉 陶潛 《桃花源》詩:“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唐 戴叔倫 《懷素上人草書歌》:“ 楚 僧 懷素 工草書,古法盡能新有餘。”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及三代衰,聖人之製作盡壞,千餘年之間學有存者,亦非古法。”
(3).傳統的法術或方法。 宋 陳師道 《五言賀雨》詩:“引咎青章設,為壇古法修。”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中國 古時候雖然曾有‘貓鬼’,近來卻很少聽到貓的興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經失傳,老實起來了。”如:中藥材應依古法炮製。
乾隆名句,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真跡因題左方·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