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萬松寺·其二》
全文:
分明三歲別幽棲,莊語梵經同示齊。
即我七言聊寄意,其陳欲去慚昌黎。
參考注釋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寄意
寄託心意。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熙內禪》:“ 汝愚 ( 趙汝愚 ) 永州 安置,至 洪州 而卒, 朱熹 為之注《離騷》以寄意焉。” 明 唐順之 《西峪草堂記》:“夫嵬才傑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洶湧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極世間險恠瓌偉超曠之觀,然後足以饜其耳目,而發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 逸少 ( 王羲之 )好鵝,亦是偶然寄意。”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反覆詠嘆,寄意深遠。”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乾隆名句,萬松寺·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