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蔣溥進所作塞外雜詠依韻和之·其八·安市》
全文:
車載肩挑逐逐來,營東遠列任囂豗。
米鹽日計應教聚,蚩眩風澆未許開。
縱便罷譏何有惠,豈常負販不儲材。
蠅頭笑彼旋糜盡,滿橐盈囊若個回。
參考注釋
便罷
(1).才罷休。《水滸傳》第三四回:“我若尋見那人時,直打碎這條狼牙棒便罷。”
(2).猶言就算了,則已。《水滸傳》第六*四回:“ 張橫 道:‘你若這般把細,何年月日,能勾建功?你不去便罷,我今夜自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不看便罷,看了這款單,不覺颼的一聲,魂從頂門出去了。”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負販
(1).擔貨販賣。《禮記·曲禮上》:“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 漢 桓寬 《鹽鐵論·訟賢》:“ 太公 之窮困,負販於 朝歌 也。”《舊五代史·晉書·潘環傳》:“ 環 少以負販為業,始事 梁 邢州 節度使 閻寶 ,為帳中親校。” 清 王韜 《禁遊民》:“其實筋力脆弱,材智凡庸,既不能負販,又不能操作。”
(2).小商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上古純質,結繩執契,今 羌 胡 徵數,負販記緡,其遺風歟!”《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徐智通》:“而寺前負販、戲弄,觀看人數萬眾,髮悉解散,每縷皆為七結。” 葉聖陶 《窮愁》:“遂謀之母,將為負販,謀微利。”
儲材
見“ 儲才 ”。
乾隆名句,蔣溥進所作塞外雜詠依韻和之·其八·安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