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冶春絕句十二首·其九》
全文:
邛竹方袍老謫仙,威儀猶復見前賢。
蓬萊三度揚塵後,坐閱春光九十年。
參考注釋
邛竹
竹名。 邛山 所出,中實而節高,可作手杖。《藝文類聚》卷八*九引 晉 戴凱之 《竹譜》:“邛竹,高節實中,狀如人剡,俗謂之扶老竹。”《文選·左思<蜀都賦>》:“邛竹緣嶺,菌桂臨崖。” 劉逵 註:“邛竹,出 興古盤江 以南,竹中實而高節,可以作杖。”邛,一本作“ 卭 ”。
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攤為方形,故稱。 唐 許渾 《泊蒜山津聞東林寺光儀上人物故》詩:“雲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夢勞。”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僧 從誨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賜,以耀法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靈台澄皎,無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題凌雲寺》詩:“不與方袍同結社,下歸塵世竟如何?”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贊皇 李公 之鎮 浙 右,以 南朝 眾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諸寺,令擇一人,送至府中。”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威儀
(1)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2) 指隨從
見前
現前;當前。《漢書·嚴助傳》:“事效見前,故使臣 助 來諭王意。” 顏師古 註:“見,顯也。前謂目前。” 宋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詩家三昧忽見前, 屈 賈 在眼元歷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而今時勢,人家只論見前,後來的事,那會包得?”
王士禎名句,冶春絕句十二首·其九名句
名句推薦
檐前山色日侵座,屋角松聲夜撼窗
吳芾《 * 見示游洞宮護聖二詩次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