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淮安新城有感二首·其一》
全文:
澤國陰多暑氣微,一城煙靄晝霏霏。
春風遠岸江蘺長,暮雨空堤燕子飛。
四鎮蟲沙成底事,五王龍種竟無歸。
行人淚墮官橋柳,披拂長條已十圍。
參考注釋
四鎮
(1).四座大山。鎮,一方的主要山嶽。《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 鄭玄 註:“四鎮,山之重大者,謂 楊州 之 會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醫無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鎮守四方的四將軍。 漢 晉 之世,有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各一人,稱為四鎮。見《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陽 、 虎牢 為 河南 四鎮。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地理·河南四鎮》。
(4). 唐 代稱 朔方 、 涇原 、 隴右 、 河東 四節度為四鎮。見《新唐書·陸贄傳》。又以 龜茲 、 于闐 、 疏勒 、 碎葉 為西境四鎮。見《新唐書·王孝傑傳》。
蟲沙
比喻戰死的兵卒。亦泛指死於戰亂者。 唐 黃滔 《周以龍興賦》:“子蠻貊而蟲沙附,甲忠信而鬐鬣張。” 金 元好問 《酬中條李隱君邦彥》詩:“蟲沙非故國,人物自名流。” 清 趙翼 《靈谷寺》詩:“於茲建道場,普度蟲沙族。” 郁達夫 《三月初九過岳王墓下改舊作》詩:“蟲沙早已喪三鎮,猿鶴何堪張一軍。”參見“ 蟲沙猿鶴 ”。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五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讓皇帝 憲 、 惠莊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業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迭封侯。” 明 高啟 《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閒一夜涼。”《醒世恆言·三孝亷讓產立高名》:“﹝ 明皇 ﹞有五個兄弟,皆封王爵,時號五王。”參見“ 五王帳 ”。
(2).指 唐 代 張柬之 、 敬暉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彥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張柬之 等五人發動政變,重立 中宗 為帝,復國號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顏真卿 《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
(3).複姓。《通志·氏族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齊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為氏。”
龍種
(1).龍所傳種。 北周 庾信 《春賦》:“馬是 天池 之龍種,帶乃 荊山 之玉梁。”
(2).指駿馬。《魏書·吐谷渾傳》:“ 青海 周回千餘里,海內有小山,每冬冰合後,以良馬置此山,至來春收之,馬皆有孕,所生得駒,號為龍種。” 宋 蘇軾 《韋偃<牧馬圖>》詩:“龍種尚與駑駘游,長秸短豆豈我羞。”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二六:“天閒十萬匹,對此皆凡材。傾都看龍種,選日登 燕臺 。”
(3).喻俊傑。 晉 習鑿齒 《襄陽耆舊傳·龍種來歸》:“ 龐煥 去官還鄉,里人曰:‘我家池裡龍種來歸。’”
(4).指帝王的子孫。《隋書·房陵王勇傳》:“ 長寧王 儼 , 勇 長子也。誕乳之初,以報 高祖 , 高祖 曰:‘此即皇太孫,何乃生不得地?’ 雲定興 奏曰:‘天生龍種,所以因雲而出。’時人以為敏對。” 唐 張說 《贈陳州刺史義陽王神道碑》:“王諱 琮 字某, 文帝 之孫, 紀王 之子,龍種異品,鳳毛秀色。”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滄桑已換紅羊刼,龍種五王從此絶。”
(5).竹的別名。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龍種生 南嶽 ,孤翠鬱亭亭。”
無歸
(1).不回去;不回歸。《詩·小雅·湛露》:“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唐 李洞 《和劉駕博士贈莊嚴律禪師》:“塵刼自營還自壞,禪門無住亦無歸。”
(2).無所歸宿。 漢 劉向 《說苑·貴德》:“ 景公 覩嬰兒有乞於途者。公曰:‘是無歸夫。’ 晏子 對曰:‘君存,何為無歸!’”
(3).指不出嫁。 宋 葉適 《陳處士姚夫人墓志銘》:“終以豫治,而不使其女之無歸也。”
王士禎名句,淮安新城有感二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