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仲深的《挽大嵩潘子明》
全文:
徽懿君家秉,由來積德門。
地饒山水富,望重里閭尊。
禮貌今宜范,仁心夙所敦。
浮名焉肯絆,壯節自高騫。
施予財無靳,傳承業愈蕃。
片言安泰華,眾譽越璵璠。
序塾賢才萃,齋廬聖像存。
菑畬儲足膳,鼎俎胙餘膰。
茂跡鐫豐礦,華題照旭暾。
不惟來遠邇,且復育兒孫。
誼重通家好,情深奕世婚。
朱唇歌白苧,金炬倒清樽。
繾綣方符轍,幽明忽異轅。
青山封馬鬣,玉井訝猊蹲。
征旐西風夢,靈輿夜月魂。
聲華雖已息,嗣葉自重繁。
茅酒𣂏三酹,蕪詞些九原。
涕零滿衰草,聲出不能吞。
參考注釋
禮貌
(1).以莊肅和順之儀容表示敬意;尊敬。《孟子·告子下》:“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 趙岐 註:“禮者,接之以禮也;貌者,顏色和順,有樂賢之容。禮衰,不敬也;貌衰,不悅也。”《孟子·離婁下》:“ 公都子 曰:‘ 匡章 ,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游,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趙岐 註:“又禮之以顏色喜悅之貌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五:“公曰:‘凡待人無貴賤賢愚,禮貌當如一。’”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寄信之人,乃 唐 朝侍御史。你須要禮貌他,不可妄自尊大。”
(2).今指以言語、行動所表現的恭敬謙虛。如:禮貌待客是商業服務人員起碼的職業道德。
仁心
仁愛之心。《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斷之以成性。” 宋 司馬光 《馬病》詩:“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棧頻。” 明 沉受先 《三元記·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燭到天明。他一點仁心認得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二》:“胞所奏極是,真真天父愛善惡惡,慈祥審慎之仁心也。”
張仲深名句,挽大嵩潘子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