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傑的《上知郡宋大卿》
全文:
縣弩曾陪竹馬迎,清風千里畏神明。
三朝史榮推循吏,九寺官班重正卿。
道氣養成髭轉黑,民情照盡法從輕。
異時歸去黃金闕,留得甘棠歲歲榮。
參考注釋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九寺
指九卿的官署。《晉書·荀勖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隋書·百官志中》:“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為九寺。”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會府台司·九寺》:“ 漢 以來,九卿所治之府,謂之九寺, 後魏 始有三府、九寺之稱,然通其名,不連官號。其以官名寺,自 北齊 始也。”
官班
官職的等級位次。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識量》:“ 張説 拜集賢學士,於院所讌會,舉酒, 説 推讓不肯先飲,謂諸學士曰:‘學士之禮,以道義相高,不以官班為前後。’” 唐 劉禹錫 《和僕射牛相公見示長句》:“流輩盡來多嘆息,官班高后少過從。”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班分內外,游處遂參差。”
正卿
上卿。 春秋 時諸侯國的最高執政大臣,權力僅次於國君。《左傳·文公七年》:“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德,將若之何?”《國語·晉語八》:“ 晉 為諸侯盟主,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於 晉 , 晉國 其誰不為子從?”《史記·汲鄭列傳》:“ 黯 ( 汲黯 )數質責 湯 ( 張湯 )於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二者無一焉。’”
楊傑名句,上知郡宋大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