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祠行宮八景·其三·惠暢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萬頃波光入牖披,春和風惠雅相宜。

陡然憶得右軍序,辛未曾臨禊節時。

詩詞問答

問:《淀祠行宮八景·其三·惠暢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七

2. 辛未初次南巡三月初至山陰游蘭亭序所謂惠風和暢者蓋親閱其勝此地風景似之

參考注釋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春和

春日和暖。《漢書·文帝紀》:“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 晉 傅玄 《眾星》詩:“冬寒地為裂,春和草木榮。”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就祿》:“天寒地冷,未可離鄉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風惠

風教惠德。《晉書·何無忌傳》:“敷政方夏,實播風惠。”

相宜

合適,符合

在那個場合你說這樣的話是不相宜的

陡然

突然

右軍

(1). 周 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 虢公 林父 將右軍。”《史記·趙世家》:“攻 中山 。 趙袑 為右軍, 許鈞 為左軍, 公子章 為中軍,王並將之。”《國語·吳語》:“ 越王 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亦令右軍銜枚踰 江 五里以須。”《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帝率右軍 若干惠 ,大破 神武 軍,悉虜其步卒。”

(2). 晉 王羲之 曾任右軍將軍,後稱 羲之 為“右軍”。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一引 南朝 齊 王僧虔 《論書》:“ 庾征西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唐 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 右軍 書。” 清 姚鼐 《題二王帖》詩之三:“地下 右軍 如可作,詎將知己許 文皇 。”

(3).相傳 王羲之 愛鵝,後以“右軍”作為鵝的別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謔》:“ 吳 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右軍》:“ 晉 右將軍 王羲之 好鵝。在 會稽 山陰 ,道士養群鵝,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為寫《黃庭經》,當以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去。今人誤以鵝為‘右軍’,緣此故。”

未曾

不曾

臣未曾聞也。——《戰國策·魏策》

這樣的豐收年,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

節時

謂按照一定的時間來伺候。時,通“ 伺 ”。 唐 韓愈 《故幽州節度判官贈給事中清河張君墓志銘》:“君弟 復 ,亦進士。佐 汴 宋 ,得疾,變易喪心,驚惑不常。君得閒,即自視衣褥薄厚,節時其飲食,而匕筯進養之。”

詩詞推薦

淀祠行宮八景·其三·惠暢樓原文_淀祠行宮八景·其三·惠暢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