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尹會一的《攤書》
全文:
茅齋重整舊芸編,筆跡依稀認少年。
零落幾同書帶草,搜羅曾費典衣錢。
鄴侯架上籤應滿,蒙叟薪中火漫傳。
老誦南陔真有味,諸孫傾耳更琅然。
參考注釋
茅齋
亦作“茆齋”。茅蓋的屋舍。齋,多指書房、學舍。《南齊書·劉善明傳》:“﹝ 善明 ﹞質素不好聲色,所居茅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尋辛諤》詩:“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遙知置向茆齋里,夜夜虹光貫紫虛。” 清 唐孫華 《抱灌軒雜興》詩之一:“野岸青蕪合,茅齋白日長。”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
筆跡
(1) 各個人所寫的字所特有的形體特點;字跡
(2) 手跡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尹會一名句,攤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