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車飛馬時往來,秘府幽都鬼神宅

熊載岱嶽行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熊載的《岱嶽行》

全文:
岱宗蒼蒼肇開闢,元氣坱圠露鰲脊。
懸崖峻岭接穹窿,走澗飛巒堆怪石。
山形變態苦不常,映月雙岩透雪白。
雷車飛馬時往來,秘府幽都鬼神宅
我來已是二月中,滿眼黃塵暗阡陌。
瓣香再拜懇神祗,愧我乏材躬自責。
願祈國祚億萬年,歲稔時和春拍拍。
貪婪蠹政掃無蹤,獎掖賢能放邪僻。
油然膚寸合陰雲,甘澍連宵蘇地脈。
群峰亂削翠芙蓉,列岫橫陳玉圭璧。
東郊南畝事耕耘,紅是杏桃青是麥。
九重雨露挹清塵,稽首神功手加額。
士民歌舞頌昇平,盡說宜時好膏澤。
肩輿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門天咫尺。
崎嶇石磴十八盤,玉女神池沁元液。
磨崖尚有秦漢碑,古體昏訛半摧折。
唐與晉與封禪壇,雨暗苔侵幾朝夕。
臥龍蟄起石竅寒,元鶴睡足林煙碧。
洞天深處何人居,紫府神君蓬島客。
涼風颼颼吹我衣,兩腋頓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淨緣,杖履何由脫塵跡。
神遊八表醉騎鯨,長嘯一聲天地窄。
君不見日觀峰,峰頭便見東海東。
曉雞未唱日已出,海波燦爛山玲瓏。
悠然登覽渺無際,齊中九點氤氳中。
又不見五株松,嶙峋老乾蟠蒼龍。
異哉斯游更奇絕,野鶴笑我何從容。
攬衣掉臂山下去,夕陽澹澹煙光濃。

熊載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雷車

亦作“靁車”。1.雷神的車子。《莊子·達生》:“其(委蛇)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 永和 中, 義興 人姓 周 ……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 阿香 聲,女應諾。尋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行,云:‘今有事當去。’夜遂大雷雨。”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四折:“一個似摔碎雷車霹靂鬼,一個似擘開 華岳 巨靈神。”

(2).雷聲。 宋 陸游 《七月十九日大風雨雷電》詩:“雷車動地電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傾。”喻轟鳴的濤聲。 明 袁宏道 《過黃河》詩:“靁車爭砰鍧,雪屋互排盪。”

飛馬

(1).快馬。 唐 鄭愔 《同韋舍人早朝》詩:“飛馬看來影,喧車識駐音。”

(2).策馬飛奔。《三國演義》第二回:“ 趙弘 飛馬突槊,直取 孫堅 。”《西遊補》第十四回:“外面紫衣使者飛馬走進,奪了 唐僧 軍馬,一齊簇擁竟奔西方去了。”

(3).星名。由“室”、“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寶瓶宿之北。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秘府

古代稱禁中藏圖書秘記之所。《漢書·藝文志》:“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祕府。”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是以發祕府,覽書林,遙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禮樂之場。”《晉書·裴秀傳》:“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於祕府。”

幽都

(1).北方之地。《書·堯典》:“申命 和叔 宅朔方,曰幽都。” 孔 傳:“北稱幽,則南稱明,從可知也。都,謂所聚也。” 蔡沉 集傳:“朔方,北荒之地……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淮南子·修務訓》:“北撫幽都,南道 交趾 。” 高誘 註:“陰氣所聚,故曰幽都,今 雁門 以北是。”《漢書·揚雄傳下》:“夫天兵四臨,幽都先加,回戈邪指, 南越 相夷。” 顏師古 註:“幽都,北方,謂 匈奴 。”

(2).謂陰間都府。《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王逸 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六:“ 上清 道録 姜道元 為公叩幽都,乞神語。”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熊載名句,岱嶽行名句

詩詞推薦

雷車飛馬時往來,秘府幽都鬼神宅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