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羽奈已深,坐上漫同異

牟巘次韻程晉輔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牟巘的《次韻程晉輔》

全文:
一宿蘧廬托,百事弁髦棄。
平生意保如,猶動沾沾喜。
我喜在丘壑,富貴非所睨。
況子好山居,泉甘野芳媚。
鹿門時上冢了不慕城市。
或嫌人村遠,知一未知二。
試看近市者,事奪紛夢寐。
正墮膠綱中,輾轉悞身世。
舉手謝逋客,士固各有志。
結羽奈已深,坐上漫同異
山空陰綠淨,長日惟宜睡。
夜半呼僮奴,發火燃枯蒂。
滿紙詩已成,文采一何麗。
墨池漲玄雲,晴窗藹微霨。
自子來此山,與山相昆弟。
又將三昧手,於焉小遊戲。
向來蜀之日,往往召狺吠。
逌爾付一噱,千載息攘袂。
變滅今安在,但有山繞翠。
可憐七十翁,嬉遨尚童稚。
坐聞酒如川,留客爛漫醉。
亦思翩然去,芒屩踏初霽。
就林煨短茁,帶泥落花蕊。
清絕恐無分,得已吾欲已。
那堪迫暮末,來日能余幾。
城外土饅頭,區區試過計。
卓哉荷插翁,曠達示可毀。

牟巘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坐上

座席上。《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夫 ( 灌夫 )起舞屬丞相,丞相不起, 夫 從坐上語侵之。” 宋 蘇軾 《首夏官舍即事》詩:“坐上一樽雖得滿,古來四事巧相違。”

同異

(1). 戰國 時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認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這種認識上的同或異,為小同異;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此為大同異。《莊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別,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參見“ 堅白同異 ”。

(2).相同與不同。《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後有 揚雄 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

(3).指同於世與不同於世;同於己與不同於己。 宋 蘇軾 《謝蘇自之惠酒》詩:“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

(4).謂差異,不同。《新唐書·張行成傳》:“嘗侍宴,帝語 山東 及 關中 人,意有同異。 行成 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稱善。”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蓋 晉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豈無同異耶?”

(5).異議。亦指立異議。《三國志·魏志·袁渙傳》“父 滂 ,為 漢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漢紀》:“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 滂 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世說新語·賞譽》“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後……致疑隟” 劉孝標 注引《晉安帝紀》:“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晉書·王彬傳》:“ 江州 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南齊書·徐孝嗣傳》:“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名位雖大,故得未及禍。”

(6).引申指有異志,叛亂。《宋書·武帝紀下》:“ 謝晦 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南齊書·蕭穎胄傳》:“時軍旅之際,人情未安……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門 ,城內驚恐,疑有同異。”

(7).指異於己的觀點、見解。《新唐書·儒學傳中·王元感》:“ 李憲 等本章句家,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不懌,數沮詰其言。 元感 緣罅申釋,竟不詘。”

牟巘名句,次韻程晉輔名句

詩詞推薦

結羽奈已深,坐上漫同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