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作者:岑參 朝代:唐代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
溪流與松風,靜夜相颼飀。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詩詞問答

問: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作者是誰?答:岑參
問: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岑參的名句有哪些?答:岑參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一個驛站又是一個驛站,驛騎疾馳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時分從那長安出發,傍晚已經越過隴山之顛;
隴水聲聲令人不忍去聽,嗚嗚咽咽多么使人愁煩。
一路風沙塵土撲滿馬汗,晨昏霧氣露水打濕衣衫,
那西方馳來了誰家男兒,自說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間從安西啟程出發,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趕。
都護現在尚未到達駐地,出發時還在那西州旁邊,
十天間越過了浩瀚沙漠,狂風吹起沙土從早到晚。
戰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鮮血灑在路間。
置身萬里之外報效朝廷,自己並無任何追求貪戀。
並非不知邊塞艱難辛苦,豈是為了妻子兒女打算。
邊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關。
溪水聲聲伴著松濤陣陣,在靜夜裡颼颼刮過耳邊。
離家之仿只靠歸夢排解,關山塞外離憂縈繞心間,
願與為友攜手同赴國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釋
宇文判官: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屬下判官,名未詳。判官,節度使佐吏。
驛:驛站,古時驛道上每隔一段距離設一驛站,為往來官員歇息換馬之所。
驛騎:乘騾馬傳送公文的人。這裡指乘馬赴邊的詩人。
平明:天亮的時候。鹹陽:秦都鹹陽,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此借指唐都長安。
嗚咽:流水聲若斷若續。子:男兒。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種動物,皮料珍,最能禦寒。
新封侯:指是時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節度使治所龜茲鎮(今新疆庫車)。
都護:指高仙芝。唐高宗時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設都護一人,總領府事。玄宗時更置安西節度使,治所在安西都護府,節度使例兼安西都護,故稱安西節度使為都護。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哈拉和卓。
沙磧:指沙漠、戈壁。
終朝:從早到晚。
奉:接受並執行。
塞垣:邊關城牆。
關:隴山下有隴關,又名大震關。
颼飀(sōu liú):象聲詞。風雨聲。
賴:依靠。
離憂:別離之憂。
子:這裡指宇文判官。攜手:比喻互勉共進。
修:長。

詩文賞析

全詩大體可分為三層,開頭六句敘述離長安西行情景;中間十六句敘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後八句敘述夜宿隴山情景。

詩的開頭從離京西上軍起。一開始就寫渾騎的飛奔。“一驛過一驛”寫路程的遙遠,也透露著行進的迅速;“驛騎如星流”,寫行進的迅速,包包含著路程的遙遠。“如星流”這一比喻把飛馳的驛騎寫得很形象。接著用“平明發鹹陽,暮到隴山頭”,對路程的遙遠和行進的急切加以補充。以上四句從奔赴邊關的急切方面寫。以下兩句則從奔赴邊關的悲愁方面寫:“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寫抵達隴山及產生的感受。關於隴水,《隴頭歌辭》說:“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詩人途經隴山,自然要產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鄉之感。如詩人在《經隴頭分水》中寫到的:“隴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東西流不歇,曾斷幾人腸”。這正是“愁”的內容。以上點出題目“初過隴山”,寫總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調引起全詩。

以下十六句寫途中遇字文判官及雙方交談所得邊地情景。詩中先以“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來勾劃出一個餐風宿露、鞍馬風塵的騎者形像,為“誰家子”的出現蓄勢;緊接著又用“西來誰家子”一向來強調,然後以“自道新封侯”來點明騎者的身份與心理。“沙塵”、“霧露”兩句可見旅途之艱辛,而“自道”一句卻又見騎者的興奮與自豪,在上層“嗚咽令人愁”的基礎上,格調為之一轉。“前月發安西”以下八句是騎者即字文判官敘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寫路途的遙遠,又以兩句寫天氣的惡劣,再以兩句寫道路的坎坷艱難,從各個方面極寫“塞垣苦”,描繪極為真切。邊塞如此艱辛而逼出的卻是極高昂的情調:“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這就直接揭示出騎者的內心世界,以身許國,公而忘私。這樣,上面對邊塞苦寒的極力鋪寫,就成為了突出騎者的必要鋪墊。建安詩人曹植曾在《白馬篇》中描寫了一個“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在壯士籍,哪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赴邊戰士的形象。在兩詩的比較中可以看到,這種以身報國的愛國精神,是古今相遇的。這些詩句,為“西來”的騎者所“自道”,是戍邊將土坦率真誠的表白,也是詩人對他們的讚許,其中也表現了詩人的胸襟。

詩的最後八句又收筆寫隴山夜景和詩人心境。詩人以“山口月”寫所見,以“溪流與松風”寫所聞,構成蒼涼荒寒的隴山夜景,用它來牽動、來烘托詩人的“離憂”。“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高憂”承上兩句夜景寫愁懷,詩的情調為之一抑,真切傳達出遠離家鄉的詩人的情懷,而最後兩句:“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情調頓時一揚,扣應題目“呈”字,以昂揚情調結束全詩。

全詩寫初過隴山途中情景,時而有急促的行進,時而有深沉的鄉思,時而有邊塞的艱辛,時而有昂揚的鬥志,使詩的情調如波浪洶湧,充分表達了初赴邊塞的詩人複雜的情懷;而以“嗚咽令人愁”開頭,以“不愁前路修”結束,說明“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這種慷慨昂揚的格調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於有深刻的切身體驗,詩中寫景寫事寫情都極為真切,生動地展現了當時戍邊將士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世界。

詩詞推薦

  •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岑參唐代〕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蒸沙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歸園田居 其五

    陶淵明魏晉〕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
  • 喜遷鶯·霜天秋曉

    蔡挺宋代〕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

    杜甫唐代〕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 書邊事

    張喬唐代〕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唐代〕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上將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苦寒吟

    劉駕唐代〕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潘生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巴女謠

    於鵠唐代〕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宋代〕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 使至塞上

    王維唐代〕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平陵東

    兩漢樂府兩漢〕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劫義公,在高堂下,交錢百萬兩走馬。兩走馬,亦誠難,顧見追吏心中惻。心
  • 過磧

    岑參唐代〕黃沙磧里客行迷,四望雲天直下低。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 古蟾宮·元宵

    王磐明代〕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裡有鬧紅塵香車寶馬?祗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唐代〕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宋代〕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
  • 塞上憶汶水

    曹元用〔元代〕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雲飛。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征鴻猶未歸。
  • 從軍行三首

    李約唐代〕看圖閒教陣,畫地靜論邊。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柵高
  •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宋代〕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參唐代〕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 飲酒 其五

    陶淵明魏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_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