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依韻和劉原甫舍人楊州五題其三春貢亭》
全文:
夢谷浮船穩且平,泊登岡頂看茶生。
始從官屬二三輩,時聽春禽一兩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從官
(1).屬官。《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 李良 。 李良 素貴,起,慙其從官。”《清史稿·禮志十》:“以次頒賜貢使暨從官從人,鹹跪受。”
(2).指君王的隨從、近臣。《史記·孝武本紀》:“三月,﹝ 武帝 ﹞遂東幸 緱氏 ,禮登 中嶽 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漢書·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顏師古 註:“從官,親近天子常侍從者皆是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侍從官》:“自 觀文殿 大學士至待制,為侍從官,令文所載也。 紹興 三十一年, 完顏亮 死於 廣陵 ,車駕將幸 建康 ,從官列銜上奏,乞同班入對。”《明史·佞倖傳·陸炳》:“夜四更,行宮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時聽
時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聽。”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聽。”
春禽
春鳥。《宋書·禮志一》:“春禽懷孕,蒐而不射。” 宋 梅堯臣 《李少傅鄭圃佚老亭》詩:“春禽時弄吭,清景付吟筆。” 明 葉唐夫 《江村》詩:“種來松樹高於屋,借與春禽養子孫。”
一兩
(1).計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淮南子·天文訓》:“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宋史·律曆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
(3).猶一雙。 明 劉績 《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數。《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晉書·紀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紅樓夢》第九回:“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 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
梅堯臣名句,依韻和劉原甫舍人楊州五題其三春貢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