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宣教罷獵,迤邐且憑鞍

乾隆雪(九月初三日)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雪(九月初三日)》

全文:
中宵聞雪落,一刻變暄寒。
不測有如是,奇逢殊可觀。
傳宣教罷獵,迤邐且憑鞍
萬樹珠為綴,千峰玉作攢。
谷虛堪問路,林密莫分巒。
駝漫嫌馱重,鳥藏得托安。
彌空方即即,遠望正漫漫。
帳殿驀前到,開窗素景看。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乾隆名句,雪(九月初三日)名句

詩詞推薦

傳宣教罷獵,迤邐且憑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