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蘇軾刻盆石詩韻》
全文:
鵲渚鶱謁天帝孫,支機持走歸中原。
玉局胡乃公案翻,曰此中山有石存。
置之平幾承以盆,作歌七字探天根。
雷門布鼓予綴言,走筆趁韻賡其元。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雷門
古代 會稽 (今 浙江 紹興 )城門名。因懸有大鼓,聲震如雷,故稱。《漢書·王尊傳》:“ 尊 曰:‘毋持布鼓過 雷門 !’” 顏師古 註:“ 雷門 , 會稽 城門也。有大鼓。 越 擊此鼓,聲聞 洛陽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滿庭芳》一闋,卻似持布皷而過 雷門 ,豈不慚愧。” 清 沉起鳳 《諧鐸·隔牖談詩》:“汝 吳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過我 雷門 。”
布鼓
《漢書·王尊傳》:“毋持布鼓過 雷門 。” 顏師古 註:“ 雷門 , 會稽 城門也,有大鼓。 越 擊此鼓,聲聞 洛陽 ……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後以“布鼓”為淺陋之典。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鯨而知寸介之細也。” 唐 李商隱 《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捧爝火以乾日御,動已光銷;抱布鼓以詣 雷門 ,忽然聲寢。”
綴言
猶綴文。 清 陳熾 《<盛世危言>序》:“ 香山 鄭陶齋 觀察著《危言》五卷, 吳瀚濤 大令以示余,讀既竟,爰綴言於簡端。”
走筆
用筆很快地寫
走筆疾書
亦作“ 趁韻 ”。亦作“趂韻”。謂作詩硬湊韻腳,而不顧內容是否得當。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左衛將軍 權龍襄 性褊急,常自矜能詩……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為讚曰:‘ 龍襄 才子, 秦州 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江樓玩景》:“[小淨]臣 單 趂韻詩就。[誦介]狂風一起波濤大,翻天倒地教人怕,南方嫌他濕低答,北方挑水街上駡。”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員音運》:“ 陸魯望 詩:‘賴得 伍員 騷思少, 夫差 剛免似 荊 壤。’ 宋 人小説,謂 陸 之博學,而誤呼 伍員 名,豈趂韻耶?” 周作人 《知堂文集·擺倫句》:“詩我是不懂,但‘自北至南’這種趁韻我覺得沒有趣味。”
亦作“趂韻”。見“ 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