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履的《贈鉛山余適正》
全文:
下邳先生頭如雪,手把遺編未嘗輟。
曾吟孝行三百篇,轉作蒙求義尤切。
朝廷求書遍海隅,不問簪纓與岩穴。
先生親寫此書進,郡守封題獻雙闕。
可惜要路無知己,經年不報還蹉跌。
或思慷慨詣公車,空守無金肘屢掣。
僦屋窮居縣市西,生涯有路蒙鳩拙。
圖書滿架不濟用,門巷蕭條空歲月。
去年相見衣不完,今年相見衣頻結。
奔波辛苦養妻子,未免長裾事乾謁。
東鄰右姓夸銅臭,西舍富兒稱金埒。
牆屋文繡競紛華,盤饌腥膻恣羅列。
相逢徒解問寒溫,誰把斗升濟涸轍。
才高學富老益貧,口中漫有張儀舌。
邇來聞說苦多病,閉門不出經時節。
況當催暮歲崢嶸,朔風勁疾高岡裂。
城居柴米價轉增,往往晨昏更悽屑。
曾參居衛肘常見,夫子在陳糧亦絕。
古地聖賢貫如此,莫學兒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卻恐莊周笑濡沫。
參考注釋
孝行
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後漢書·獨行傳·劉茂》:“﹝ 茂 ﹞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 宋 蘇軾 《縣榜》:“牛酒以禮高年,粟帛以旌孝行。”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議郎 蔡邕 ,篤於孝行,富貴不足以解憂,甘旨常關於想念。雖違素志,竟遂佳名,委職居喪,厥聲尤著。”
三百篇
相傳《詩》三千餘篇,經 孔子 刪訂存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有目無詩,實有詩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稱三百篇。後即以“三百篇”為《詩經》代稱。《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唐 韓愈 《薦士》詩:“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一:“予謂三百篇正不必作經讀。只以讀古詩樂府之法讀之,真足陶冶性靈,益人風趣不少。” 姚華 《論文後編》:“三百篇,詩之古者也,風土人情,政事所詳,猶地誌然。”
蒙求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斷解決疑難。後來用“蒙求”做啟蒙的書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歷代名醫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
朱履名句,贈鉛山余適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