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惠能的《自性真佛解脫頌》
全文:
真如淨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真魔。
邪見之人魔在舍,正見知人魔則過。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忽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化身報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覓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清淨因,除淫即無淨性身。
性中但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頓教門,悟即眼前見世尊。
若欲修行雲覓佛,不知何處欲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覓佛,去覓總是大痴人。
頓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須自修。
今報世間學道者,不於此見大悠悠。
參考注釋
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內業》:“節其五欲,去其二凶。”
(2).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慾、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法華經·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複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
(3).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雲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髮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
見性
佛教語。謂悟徹清淨的佛性。《壇經·般若品》:“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若人能空之,則不得謂之太虛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學者專以見性為極則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鎖閉三年併五載,試他見性與明心。”
剎那
極短的時間;一念之間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惠能名句,自性真佛解脫頌名句
名句推薦
先生法文峻立壁,譏評不使一錢直
范成大《次韻唐子光教授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