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牛燾的《和張心田詠史三首·其一·漢昭烈》
全文:
英雄割據值時艱,魚水歡逢應運難。
一姓何嘗不再啟,三分究竟屬偏安。
公孫躍馬徒窺井,漢祖興龍舊有壇。
底事創垂功未半,吞吳遺恨付長嘆。
參考注釋
一姓
(1).一家。亦泛指一族。《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漢書·劉向傳》:“今 王氏 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晉書·五行志中》:“後 王國寳 、 王孝伯 一姓之中自相攻擊。” 唐 孟郊 《乙酉歲舍弟扶侍歸興義莊居後獨止舍待替人》詩:“士有百役身,官無一姓宅。”
(2).一個朝代。《國語·周語下》:“吾聞之曰:一姓不再興,今 周 其興乎?” 韋昭 註:“一姓,一代也。”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乾什麼?
在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偏安
(1)
(2)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
王業不偏安。——《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偏安一隅
(3) 借指被迫離開原來的地方,暫居某處
待到偏安於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後,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牛燾名句,和張心田詠史三首·其一·漢昭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