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塘

作者:汪禮約 朝代:明代

東塘原文

芙蓉開遍野塘殷,掩映孤亭亂竹間。

獨往獨來還自笑,不知何意老空山。

詩詞問答

問:東塘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東塘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東塘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刪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野塘

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懶將閒氣力,爭鬭野塘春。” 明 何景明 《任洪器草堂》詩之二:“明月滿庭香襲襲,野塘新水藕花開。” 清 張錫祚 《冬夜懷天寧曇長老》詩:“野塘無暮柝,燈暗識深更。”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孤亭

孤立的亭子。 宋 梅堯臣 《會勝院沃洲亭》詩:“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宋 朱熹 《再用韻題翠壁》:“孤亭一目盡天涯,俯瞰煙村八九家。” 金 元好問 《橫波亭》詩:“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 元龍 百尺樓。”

獨往獨來

(1).指特立獨行的人,擺脫萬物的掛礙,自由往來於天地間。《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動若械……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 張湛 註:“物往亦往,物來亦來,任物來入,故莫有礙。”

(2).指人之思想、行為、活動自由,無所阻礙。《鬼谷子·內揵》:“欲就則就,欲去則去……獨往獨來,莫之能止。”《好逑傳》第十二回:“﹝姪女﹞舉動有嫌,雖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獨往獨來於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 茅盾 《夜讀偶記》二:“反對論者強調藝術思想的發展有其特殊規律,好像藝術思想的興衰,當真是獨往獨來,是藝術家的頭腦的獨創。”

(3).一人自去自來。 宋 楊萬里 《雪凍未解散策郡圃》詩:“獨往獨來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在 太平洋 舟中,青天碧海,獨往獨來之間,我常常憶起‘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兩句。”

(4).指文章能推陳出新,獨樹一幟。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嘗習誦讀之,但見其獨往獨來,吐棄一切,非卑論儕俗者之所能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顧黃公春秋論》:“ 黃公 負經世才,其文不立間架……破八家之藩籬,自成一種獨往獨來文字。”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二章二:“可稱為‘ * 派’的先驅者,乃是幾位獨往獨來的大家,卻不是什麼古文作家們。”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詩詞推薦

東塘原文_東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