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怤的《句·其二》
全文:
蒼黃避地小兒女,漂泊連床老弟兄。
參考注釋
蒼黃
匆促慌張
神色蒼黃
避地
亦作“ 避墬 ”。1.謂遷地以避災禍。《漢書·敘傳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樓煩 ,致馬牛羊數千羣。”《漢書·敘傳上》:“﹝ 班彪 ﹞知 隗囂 終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顏師古 註:“墬,古地字。”《後漢書·東夷傳·濊》:“ 漢 初大亂, 燕 、 齊 、 趙 人往避地者數萬口。”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初, 粲 與族兄 凱 避地 荊州 ,依 劉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後錄·東海集序》:“自喪亂後,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嘗避地至吾郡,交幾社諸人。”
(2).猶言避世隱居。《後漢書·郅惲傳》:“﹝ 郅惲 ﹞後坐事左轉 芒 長,又免歸,避地教授,著書八篇。” 李賢 註:“避地,謂隱遁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虛,垂簷帶空。俯眺平林,煙香在下,水陸寧晏,足為避地之鄉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師游越》詩:“此行非避地,乘興獨相求。”
小兒女
(1).年幼或年輕的子女。 唐 杜甫 《月夜》詩:“今夜 鄜州 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 長安 。”《孽海花》第十四回:“ 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兒女有點子小聰明,就要高著眼孔。這結親一事,老夫倒著實為難,託賢弟替老夫留意留意!’”
(2).指青年男女。 茅盾 《劫後拾遺》一:“她可是挺胸走著,微側了頭,又時時憨笑,儘量摹擬十八*九小兒女的情態。”
漂泊
(1) 隨流漂流或停泊
戰艇在原地漂泊
(2) 比喻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漂泊半身
連床
(1).並榻或同床而臥。多形容情誼篤厚。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詩:“ 杭州 暮醉連牀臥, 吳郡 春遊並馬行。” 明 劉基 《寄贈懷渭上人》詩:“連床咲語到晨雞,走筆贈言何欵悃。”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情深大被,誼篤連牀。既欲譚心,還須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這店裡權住一宵,和你連牀談談。”
(2).表示男女同床媾合。《東周列國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隨身俱有質證,異日同往 株林 ,可作連牀大會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與連牀。”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李怤名句,句·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