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鍊的《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十八》
全文:
天道生混沌,一氣妙萬方。
廢興理所定,誰能易其常。
造化本無言,賢聖持天綱。
孔明不忘漢,仁傑還造唐。
日月暫薄蝕,倏忽回重光。
神靈護明哲,小人物所戕。
彼哉莽卓徒,澌滅何由長。
參考注釋
澌滅
(1).消亡,消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往時故蹟,銷磨澌滅,後生小子,無復能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士·人無賴》:“通政 張龍 以占民婦 章氏 事發,投 錢寧 門下,因假 寧 名挾騙財物,至坐法*論斬,而朝士之體澌滅盡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 端娘 ﹞言訖,不動。細審之,面龐形質,漸就澌滅矣。”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大家族制最近的狀態,先則震顫動搖,後則漸就模糊澌滅。”
(2).猶消滅。 清 錢謙益 《題<歸太僕文集>》:“士生於斯世,尚能知 宋 元 大家之文,可以與兩 漢 同流,不為俗學所澌滅。”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秉之自天者,則非人為之威福,人為之毀譽,所能汩沒以空,澌滅以盡也。”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沈鍊名句,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十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