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漸逵的《題樾森樓四首(樓乃同年倫右溪通參所建)·其四》
全文:
傑搆新成嶺海崖,越台珠館並參差。
飛甍靜拂凝雲壑,曲檻平臨帶月枝。
蜃氣幾經山雨過,炎蒸常與陌塵辭。
人間樂事休重問,只有山靈海若知。
參考注釋
蜃氣
亦作“蜄氣”。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現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象。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古人誤以為蜃吐氣而成,故稱。《史記·天官書》:“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遙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視沉浮,疑諸蜃氣,夕復顯晦,乍若潛火。” 明 無名氏 《四賢記·會母》:“謾委蛇 淄青 道,萬里晴光重照,會見波恬蜃氣銷。” 何其芳 《畫夢錄·爐邊夜話》:“在那遼闊間也許有長春的島嶼,如蜃氣所成的樓閣。”
幾經
經過許多次
幾經磨難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常與
指常所與共之物。《莊子·外物》:“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
王漸逵名句,題樾森樓四首(樓乃同年倫右溪通參所建)·其四名句